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追逐日光-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在退休后过上不羡鸳鸯只羡仙的生活。这不啻是上天跟我们开的一个玩笑,只不过我们不自知而已。我们一直向往退休后去亚利桑那州的大峡谷区安享晚年,我甚至还把一张大峡谷的照片塞在了钱包里带在身旁,现在这也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了。我在2006年和2007年的个人规划也全都泡汤了,以后每一年的计划也都付诸东流了。
    我和康妮都是很有目标感的人,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几十年里,我们总是会先设定一个长期目标,接着制定短期目标,然后按部就班地朝着目标前进。世界一直在变,因此我们也会不断根据实际情况来对长期和短期目标做出调整,以期得到最后的结果。确诊前一周我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但是看到医生眼中的那份无奈,我知道这样的计划已经是难以实现了。我越是能够趁早打消这种难以企及的计划,对我也就越好。
    我需要制定新的计划,时不我待了。
    回望这一生,我一直都能够正视事实、灵机应变,这也让我得益良多。光阴流转,我具备了快速调整人生航向的能力,有时候经常是在瞬间就能掉转船头。如果不慎驶入了错误的航道,我会马上改变航向驶向新航道,而不会有任何负疚感。我不会噙着眼泪回望来时的路,也不会带着犹豫彷徨走上新的征程。在我看来,明明已经不合时宜的事却又偏要勉强,或者把明明是对但却难以承受的事强说为错,这些做法都是无益的。人们越是能够尽快地把握现实,效果就会越好。这一技能在商业世界里是尤其重要,因为商业世界和外面的世界一样,瞬息万变而且也是残酷无情的。
    在从医生那里接过“死亡判决书”之后,我度过了几天黑暗的日子,不过我意识到自己不会留下像普通人那样长的人生轨迹。现在我需要在剩下的日子里实现可能的目标。
    我很幸运,在所选择的工作上发挥出了自己的天赋,后来也在工作中注入了自己的激情。我现在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来认清事实。我现在不用再考虑公司该怎样迅速调整自身定位来适应市场的现状,而是要考虑我个人该怎样迅速调整自身定位来应对人生的新波澜。我多年积淀的历练与眼界让我有潜力画好人生最后的轨迹,很多人不一定能够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这个机会也是一份从天而降的礼物。
    在刚才我所说的那句话里,重点并非“礼物”和“机会”,而在于“潜力”。要想把这个“机会”变成一份礼物,一份别人无法从我家人和朋友手中夺走的礼物,这将是我一生中所遭遇的最大挑战。
    这让人有些难以置信,是的,我明白。
    说到底,谁会用这样的心情来迎接死神的到来?即便是一个会计,人生尽头的每一天就一定能有条不紊吗?人怎能不跌入失望的峡谷?怎么会不同命运再做抗争?怎会不去奋力一搏,力图抓住最后一线希望?
    面对死亡,人们真的能够积极应对吗?真的能够把它当作人生其他阶段一样来看待吗?真的能在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还能面带笑容吗?这种逻辑是不是自相矛盾呢?而且,最不可思议的就是,怎么能使之成为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呢?
4。领悟到了这么多生命的真谛
    在大多数人看来,死神是面目可憎的。人们不想花上一分一秒来考虑〃死〃究竟是什么。人们当下的字典里没有〃死〃这个字眼,都想要等到以后再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还为时尚早。
    当人们见到我的时候,不由得就会想起〃死亡〃二字,觉得我是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我可以读懂他们的眼神。我今年53岁,不过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苍老许多,可能至少有70岁,甚至像个75岁的老人。我的右脸颊塌陷变形,就像患了严重的中风一样。很快,我的头发会因为化疗而全部脱落,而我的头皮也会变得粗糙。我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了,好像讲话时口中含着石粒一样。我的一位同事说我似乎一下子操起了马萨诸塞州的口音了。有时候,即便是家人和多年的好友,都要听我重复好几遍,才能明白我到底在讲些什么。亲友们经常会请求我,应该说是哀求我吧,让我去接受严酷的治疗,希望能有奇迹发生。一些朋友和同事甚至感到生气,因为我的态度和选择的道路分明是在说:奇迹与可能性都是不值得一试的。当然我打心底也希望第二天《纽约时报》会在头版告诉世人,治疗癌症的医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能够让我多活上几十年。可是,我不愿意寄希望于这种虚无缥缈的可能性上。我所遇见的大多数人都希望我能够一直活下去,或是至少再活上几年。这样一来,尽管我迟早会离开这个世界,但至少不要这么匆匆而去。
    有些人在生前写好了自己的墓志铭。当然,也有人自己挑选好自己的墓地,定好自己的临终遗愿到底是想土葬还是火化,还是要把自己的遗体捐赠给科学研究事业。可是当我需要为自己的后事做出安排时,在我的亲友中,并没有人能够像管理账簿一样来料理自己的后事。我自己打算要这么做,不是为了去影响别人,而是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做会计不仅是我合适的职业,也和我的性格吻合。我的性格特点让我在金融业和会计业得以崭露头角,也同样使得我做任何事情都不会乱无头绪,迎接自己的死亡也不例外。
    我在人生最后的短短几周,领悟到了这么多生命的真谛(如果没有这场病,我觉得自己难以有这样的体验),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人们认识到只要做好准备,人生的尽头也会是一段绝美的旅程。在确诊几周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我和一位挚友徜徉在纽约市中央公园,他是我担任毕马威首席执行官时的顾问,给过我很多启示。我告诉他:〃大多数人并没有我这么好的机会,他们要不就是已经病入膏肓,要不就是根本没有得到丝毫死亡的预兆。我却有这样绝佳的机会,可以尽可能地让最后的一切都变得井井有条。〃我觉得他眼神中流露出更多的是赞赏,而不是疑惑,不过我不敢确定。
    在我担任毕马威首席执行官时,我进一步加强了公司的员工指导制度,每位员工都会有自己的一个顾问。在我临终前,我不禁想到,自己得到了这么多迎接死亡的体会,应该要和员工们一同分享。我想用自己刚刚学会的知识来给一些人提出人生指导,哪怕能指导一个人也好。我可以分享该怎样为一段段人际关系画上句号;分享该怎样尽情地享受每一刻,让时间因你而停滞;分享比时间更重要的一样东西(我指的并不是爱);分享如何轻松简单地过好每一天;分享在生活缺少了自由自在的快乐后,为什么有必要重拾这种快乐。这些难道不是健康的人们应该学习的吗?难道非得到了病倒卧床不起之后才能接受这些观念吗?尽管有些不中听,但是自己的经验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前花上一些时间来考虑自己生命的终结,考虑在临终前该做些什么。
    要是有人想等到哪天空闲了,再来考虑最后几周或是几个月的安排,我的忠告是〃宜早不宜迟〃。如果你现在是50岁,准备55岁再考虑这一问题,我建议你〃宜早不宜迟〃。如果你现在才30岁,打算过20年再考虑这一问题,我还是建议你〃宜早不宜迟〃。身患绝症、时日不多的人感到有必要调整自己的日程安排,使之变得更有效率,而一个身体健康的人则不会有这样的紧迫性,觉得哪怕往后推延一分钟都是好的,可是等他们明白过来后,可能已经太晚了。到时候就很不利了,可能还会成为魔魇,所以〃宜早不宜迟〃。
5。“你的脸有些下垂”
    并不是说我事事皆顺利,我也有很多要努力的,我也经常犯错。当我神志清醒并想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时,有时思绪难免会飘到过去或飘向未来。我会生气,还经常流泪,有时候也会感到困扰。我想要做的事,尽管三番五次地努力,可能还是无果而终。不过,我从来都没有后悔过把最后的人生紧紧攥在自己手中,这是我人生最后一段光阴了,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机会了。
    不过,现在这种局面有没有什么问题呢?
    在临终前,我不会觉得单凭企业家的头脑就可以豁然开朗,就可以参透人生哲理,就可以洞悉整个世界。我能吗?不能。倘若我那样想的话,就过于狂妄自大了。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善于反省或是思辨的人。尽管我相信企业主管的头脑在很多重要方面都是有用的(在我临终前,我依然感到活力充沛、不知疲倦,就是很好的佐证),但是如果在死亡这件事上,要想成为命运的主管,听上去就有些滑稽可笑。
    人之死深邃隐秘,感觉它与我目前所过的生活截然不同,虽然我会保留很多企业家的习惯,同时也要摆脱很多类似的习惯。事实上,尽管我没能总是抽出时间来反思,可是我明白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平衡两极:一极是过去的我,而另一极则是每天要塑造的全新自我。这正是我所遇到的最大挑战,而非死亡本身。一方面要把自己当成一个领导和经理人,而另一方面却要让自己把这些统统抛到脑后。我应该保留怎样的自我?我又应该舍弃怎样的自我?什么能帮我?什么又会让我失败?诊断前后我的性格是否发生了断层,而我身上是否同时具有这两种分裂的性格?这好吗?抑或是难以避免的?最后交锋胜利的会是想要的那个自我吗?
    从我生命的起伏跌宕之中,别人又能学会些什么,又能获得些什么?我喜欢当一个商界的领袖,但是命中注定要谢幕的那一天终于来了。在我还没有变得神志恍惚和视力完全衰退之前,我最终决定由自己来说再见,至少我还有能力做出这样的选择。我是谁?在我过去的一生,我慢慢成长为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首席执行官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