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2006-4-10李敖系列之23传统下的独白-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文艺巨片,缠绵悱恻,在电影院里坐上七八个小时,本是家常便饭拿手好戏,老太视此固小芥耳,何足道哉!
  妈妈生平最大的遗憾大概就是生不逢时未能献身银幕了,但聊以自慰的是,人生本是个大舞台,有演员也得有观众。妈妈说她既不能〃巧笑倩兮〃于水银灯下,只好〃美目盼兮〃于电影院中。委曲求全之余,妈妈不但成功地做了一个伟大的观众,并且把六位千金和辛八达训练成大影迷,个个精谙影星家传,银幕春秋。最要命的是,我这个〃不孝有三,不爱电影为大〃的长子最使她失望,幸有弟弟善全母志克绍箕裘,俨然以未来明星自期许,常使妈妈厚望不已。有一次妈妈居然打破一向不信释道鬼神的惯例,在老佛爷面前焚香膜拜起来了,只见她五体投地扑身便倒,口中念念有词,词曰:
  别的母亲望子成龙,我却望子成电影明星,如果老天爷一定要我儿子成龙,那么就请成个王元龙吧!
  昔孟轲有母,史传美谈;今我有母如此,我死何憾?辛八达的妈妈呀!我服了!
  (后记)
  在台湾香港的几家报纸杂志一再围攻〃浮夸青年〃、〃文化太保〃的时候,我发表这篇文章,似乎不能不说几句话。
  我认为如果有〃人心不古〃的事,那就是后人不如古人有幽默感。司马迁的《滑稽列传》及身而绝就是一个显例。流风所被,好像一个人不板着脸孔写文章就是大逆不道!不写硬邦邦的文章就是没有价值!
  我不明白:为什么写文章要道貌岸然?教别人读了要得胃病?为什么写他们眼里的〃游戏文章〃就是罪过?〃游戏文章〃就不能〃载道〃吗?
  我要用这篇〃小说〃来示范给三十年代的文人看。在他们吹胡子瞪眼拿帽子乱丢的时候,不妨欣赏一下这篇〃小说〃深处的情节。个中的事实不必信其有,也无须信其无,总之能猜到我讽刺什么就好。看懂以后,再想想孔老夫子〃谏〃〃有五义焉,……吾从其风(讽)〃的话,总该惊讶:原来李某人的文章也是合乎圣人之道的!
  以上全文及后记原登《文星》第五十六号,一九六二年六月一日台北出版。发表后,六月二十五日任卓宜发行的《政治评论》第八卷第八期上,有一篇所谓《为白话文问题代郑学稼辨诬》,其中指出:〃李敖对叶(青)、郑(学稼)之文无能答辩,只得'蝉曳残声到别枝'去写《纪翠绫该生在什么时候?》和他的《妈妈·弟弟·电影》了。〃同月,在张铁君发行的《学宗》第三卷第二期上,有一篇《此次文化问题论战之总述评》,其中也诬指:〃被胡适全心全力支持的西化太保也'蝉曳残声到别枝'去考证《纪翠绽该生在什么时候?》谈他《妈妈·弟弟·电影》了。〃到了十月三日,胡秋原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控告我,其中也谈到:〃后来听说这小诽谤者写《妈妈我服了》,又自称'文化大保'谈梅毒去了。〃上面这些文字,都是我这篇《妈妈·弟弟·电影》发表后的小插曲。在另一方面,我的〃妈妈〃在六月十四日来信说:〃读了你的大作,我们有同样的感觉'体无完肤',幸而那段'后记',使我们稍慰于心。〃我另外在公共汽车站旁边,还听到三位女孩子在吱吱喳喳地谈论这篇〃妙文章〃。我拉杂追记这些小事在此,小事在此,聊志墨缘。
  (一九六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十一 长袍心理学
  穿长袍,何凡先生是理论家,我才是实行家。
  一袭在身,随风飘展,道貌岸然,风度翩翩然,屈指算来,数载于兹矣!不分冬夏、不论晴雨,不管女孩笑于前、恶狗吠于后,我行我素,吾爱吾袍,绝不向洋鬼子的胡服妥协,这种锲而不舍的拥护国粹,岂何凡先生所能望其项背哉!
  长袍成为我个人的商标,历史已久,不但传之于众口,而且形之于笔墨。前年香港出版的一期《大学生活》里,某君曾列举台大的四怪三丑,而怪丑之尤就是〃长袍怪〃,好像长袍就是我的化身一般。事实上,若论台大声名显赫的人物,除钱校长外大概就是我了。没有一个人敢说他没见过〃文学院那穿长袍的〃.除非他是瞎子,可是瞎子也得听说过李某人,除非他还愿意做聋子!
  多少人奇怪我为什么一年到头老是穿长袍,可是我从来不告诉他们。他们恭敬视我,我低眉以报之;他们侧目视我,我横眉以向之;他们问我原因,我关子以卖之。教中国通史的夏教授也整年穿件破袍子,可是夏天最热的那一两个月,他也破例夏威夷一番。有一次他看我在盛暑之下仍穿着黑绸大褂大摇大摆,特地走到我面前,不声不响地盯了我一阵,最后摇摇头,不胜感慨他说:〃你简直比我还顽固!〃
  其实我怎能算顽固?李鸿章穿缺襟马褂,比我还多顽固一层;入了咱们国籍的英国妙人马彬和,对中国〃满大人〃服装的倾倒比我还如醉如痴。只是台湾的天气热些,所以我显得比他们更艰苦卓绝罢了!有一次,一位颇有灵性的女孩子问我说:〃李敖,我忍不住了,我一定要间问你:这么热的天气你还穿这玩意儿,难道你不热吗?〃我望着她那充满救世精神的脸儿.慢吞吞地答道:〃冬天那么凉,你还要穿裙子露小腿,难道你不冷吗?〃这女孩子似有所悟,一句话没再说,黯然而去。我当时忍不住偷偷好笑,我笑她一定以为我在夏天的耐热和她在冬天的耐冷,出自同样的心理,其实才不对呢!女孩子冬天穿裙子,充其量不过三项理由:
  一、为了美,为了满足她们的自炫心理;
  二、为了阔,利用你的视觉告诉你她穿的是九十六元一双的玻璃丝袜;
  三、为了优越感,告诉你她的脂肪含量比你们男士多,热情的人是不怕冷的。
  可是我穿长袍在光天化日大太阳之下,理由却与她们迥然不同。盖穿长袍是一门失传的学问,降至洋服充斥的今日,凡是再穿长袍的人都有他一个深远的理论背景,我把这种理论背景归而纳之,分为五派,一统其名曰〃长袍心理学〃。
  第一是〃中学为体派〃。此派可以钱穆为代表。钱先生承张文襄公之余绪,大倡东方精神文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在行动方面,也表现出〃中衣为体,西鞋为用〃的精神一当然去美国时穿西装是例外,入境问俗,中国之进入夷狄者则夷狄之,何况圣之时者的钱先生乎?我个人在长袍一点上,足为国粹派争光。身外之物虽系小事,然〃其意岂在一发哉?盖不忍中国之衣冠,沦于夷狄耳!〃故我对它始终乐之不疲一往情深,时时玩索不已,心体力行不止,持久性足可追随钱夫子而臻于〃汉唐以来所未有也〃的境界。何况长袍还是我们东方物质文明最辉煌的表现,也是我们反抗文化侵略的一件有力武器,它那变形虫的特性给了我们无限的安全感,黄袍加身日。我思古人时,洋鬼子的物质文明又何有于我哉?
  第二是〃男权至上派〃。此派可以某些女人痛恨者为代表。想当年清人刚入关,金之俊建议十从十不从,第一条就是男从女不从,所以当时男人穿清朝旗袍,女人穿明朝服装;到了民国后,男人又流行穿西装了,女人才流行穿旗袍。换言之,女人总是晚咱们男人一着,总是跟在时代后面穷赶,思念起来,好不开心!想不到好景不长,没过几年,女人们也穿起洋婆子的衣裳来了,但是她们并不喜新厌旧地放弃旗袍,反倒变本加厉,把旗袍开权到苏酋黄的世界,而此世界之有碍观瞻与体统,不必多言一望便知。可是你又不能厚非小娘子们.因为她们这么做是有古书为之支援的,《诗经》上不是说过吗?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
  有诗云可证,挟经典以重,老学究们还敢再多嘴吗?《礼记》中虽有〃作……异服……以疑众,杀!〃的王制,但是女人大可爱了,安能遽以一权之高低挥泪杀之?何况普天之下率上之滨。双面夏娃多如牛毛兔子毛,又安能尽得而诛之?故劝千岁,杀字休出口,杀乎哉?不杀也!但是,既然不能杀之而后快,某些卫道之士自然不服气不甘心,但又恨无新服装可跟她们比赛。失望之余,只好折回头来,重新从箱底取出长衫儿,晒一晒,也穿起来了,心里还想:同是旗人之袍,娘儿们穿得,我穿不得?他妈的,穿!堂堂大丈夫奇男子,岂可让这些造了反的女人专美于前吗?于是〃男权至上派〃遂在〃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公愤下成立了。
  第三是〃招蜂引蝶派〃。此派可以某些大包头型的海派学生为代表。这些暴发户的〃太〃字号们,到处横行,上穷碧落下黄泉,志在吸引异性的注意。但是女人是好奇的动物,不出奇安能使之好那?于是大包头们纷纷出动,或穿黑衬衫、或扎细领带、或用妇人手帕、或喷仕女香水……千方百计,无所不用其肉麻之极,最后异想天开,居然动起他爷爷的长袍的脑筋来了。于是赶忙翻箱倒柜,但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只好找山东裁缝做了两件,又拿条花围巾,往黑脖子上一缠,俨然以北平大学生自况,真是沐猴而冠,望之不似人君,一看他那包心菜式的头发,咱们就够了!这些附庸风雅的无知之徒,其面目可憎、其黑心可诛、其长袍可送估衣店、其〃招蜂引蝶派〃可请少年犯罪组勒令解散之!
  这四是〃没有西装派〃。此派正好与前一派相反,前一派因西装大多,尼龙、奥龙、达克龙……五颜六色,宽条窄条,穿得厌了,所以才穿长袍做同性而引异性;此派却因一条龙也没有;且西装之为物,日新月异,宽领窄领,三钮二扣,变化无穷,除非财力雄厚,否则休想跟上时代而当选服装最佳的男人。若穿长袍,就无这种麻烦了,大可隆中高卧,以不变应万变,任凭别人的料子龙来龙去,老憎反正是一龙也不龙,至多以聋报之。而且,清高的阴丹士林是从不褪色的,正如我们固有文化的万古常新,放之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长袍小物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