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滚滚红尘中拈花微笑-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将道理落实到生活,将人生美态雕塑在自己身上,将修行求佛渗透在日常习惯中,多么睿智精深而又浅显易行的佛学法门啊!    
    由此,我回想起初读《静思语》时,书中记录了证严法师这样一段话:什么是“德”呢?“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德相’,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德也因此是自我的教育,是内心的梳理,表现在外的行为的规矩。”    
    证严法师还经常用形象而诗意的语言,教导弟子们该如何“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关于出家人的“行、住、坐、卧”,他比喻为“行如风,住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并一一作了解释:“行,是走路。要步履平稳,举止端庄。所谓‘行步如风’,就是走路要风吹云动般的轻飘而稳重。住,是站姿。站时要挺胸直腰,不要东依西靠,也就是‘住如松’的形态。坐的规矩是要‘正坐如钟’,坐的像巨钟般的稳重。卧,是睡眠的姿势。卧要如弓,也就是‘吉祥卧’。”    
    当初我读到这些段落时,以为是一般性的说教未及多加思考,待到亲临花莲净土看见证严法师本人的威仪,及这么多尼师的举止修养,才由内心发出阵阵赞美和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证严法师及其弟子们竟然能够把宗教的约束与诗意的优美绝妙地集于一体!    
    成语“林下风气”,古时形容女子体态飘逸,冰清玉洁,气质高雅的用语。“林下风气”多指女子中的世外高士,现代商品社会中俗艳女子比比皆是,“林下风气”近乎绝迹了。所以,这个成语也几乎派不上用场了。那天在花莲静思精舍,晨雨清风之中,证严法师一席灰袍稳步而来,穿过了菩提树林,宽袍广袖随风飘动,海青下摆长到能遮住脚踝,踏过一段雨路竟未沾一星儿泥水,雨中菩提在他身后闪着晶莹的银光……我望着,望着,搜尽枯肠寻找一句贴切的话来表达内心的赞叹,忽地想起了这句久违了的成语。    
    林下风气,多么富于动感的优雅比喻啊!在古典名著及武侠小说中如此形容的女子只能供人想象,而在现实生活中,谁能真正具备它所蓄含的仙风道骨山野韵致呢?在我的心目中,只有证严法师一人了。


第一部分俗眼看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2)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    
    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商家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招徕顾客,诱发人们的购物欲望,借以刺激市场的繁荣。如果人们的消费观念基于正当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过分地刺激消费,就会纵容奢靡之风,造成巨大的浪费。    
    此种奢靡享乐如果是不惜耗损地球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那就是祸及人类贻害子孙的更大的罪过了。愚人只知道祈福和享福,智者才懂得惜福和造福。惜福,自古以来始终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    
    我在静思精舍上了三堂生动的“惜福课”,那是我与证严法师三次同桌用斋的宝贵收益。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映的连续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四皇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在用餐时不仅吃素,还在吃光饭菜之后用白开水涮净碗碟里的汁,全部喝下不浪费一滴油水。青年观众会以为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未免有些夸张,殊不知虔诚的佛教徒都是这样做的。剧中多次说他笃信佛教,再没有比这一笔更有说服力的了。    
    看到此处,我一下子又回忆起来了当初和证严法师共进斋饭时的同一细节:餐桌上放着一把洁净的茶壶,却没有备茶杯,用餐时大家也没有动那壶。我正在猜测茶壶的用途,只见第一个吃完的慈师父拿过壶来倒出一些白开水,用水把碟涮净倒入碗中,再把碗里的水晃了晃将油水涮净后一饮而尽。    
    证严法师和他所有的弟子都是这样做的。    
    这种珍惜食物,杜绝浪费的动作像一个定格镜头,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从那以后,我自己和家人极少浪费盘中餐,到饭馆有应酬也把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事情虽小,但问题不止于饭菜,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已经享受到的幸福。    
    我们离开花莲后,辗转台中到东海大学作文学讲演。回到台北以后,听说证严法师来到台北对随众作开示,我为有缘分再见到他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一行赶到了佛教慈济会台北分会,有幸又一次聆听了证严法师的讲演。证严法师娓娓动听的话语,至今犹在耳畔。    
    “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的,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柔声问到,然后作出解答: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随时随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记起了证严法师多次强调“佛陀要我们懂得惜福”的教诲。在《静思语》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享福、惜福、造福”的关系,劝告世人不可放纵贪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间物质原只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乱时期米粮布衣是宝。世间所谓‘有价’的东西,完全是在于人心里的潮流及虚荣心的作祟。”    
    “道心即是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而理性如果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我想,不应该把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箴言警句看作是布道劝善。无节制地放纵物欲并未给现代人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孤独、空虚、烦恼、冷漠等“现代人综合症”。无论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需要,还是改善人的精神生活,返朴归真,去贪就简,古老的佛学思想都是医治人们心理疾患的一剂良药。


第一部分俗眼看佛门:我拜见了证严法师(3)

    佛门“红包”    
    曾几何时,“红包”一词走红中华大地,以至于印制红包小纸袋的作坊生意兴隆。馈赠“红包”源于人们为庆典佳节“随喜添喜同喜皆大欢喜”的风俗。出席亲朋婚礼或寿诞宴会以表祝贺,过年时老板给员工的奖赏酬劳,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都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之情的,小小红包起到了增进友情温暖亲情的作用。可是,近年来“红包”却变了色走了味儿,沦为贪污受贿的代名词。下级向上级送红包,病人家属被迫向医生送红包,打官司得向法官送红包,想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得向校长送红包等等,人们对“红包之风”又恨又怕,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反过来又哄抬了“红包”的含金量。平民百姓已经谈红包色变,不堪红包重负了。    
    在我到花莲采访之前,从未想到佛门也送红包。从未听过佛门红包的故事……    
    每年春节前,慈济功德会都要举办一次联欢团圆斋宴。在这个联欢会上,同时举行对新任委员、荣誉董事等的受证典礼。证严法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仍然坚持亲自主持这个长达几小时的典礼。新春典礼的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呢?因为每年前来出席团圆斋宴的会友都数以千计,大礼堂里挤满了人,一一排队上台,证严法师为每个人胸前佩带一个心莲饰物,并赠送给每个人两个红包。单是这个仪式就得站立两三个钟头,何况证严法师见到每一位上台的人都要给予祝福和亲切勉励。以他病弱的身体长时间站立实在吃力,但他仍然坚持“让大家都能靠近我,接受我的感谢与祝福”!    
    证严法师为每一个人佩带心莲胸饰时,都要语重心长地说:“赠心莲是希望大家学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啊!”    
    他赠予大家的红包里面又装的是什么呢?    
    两个红包,一个叫做“福慧包”,一个叫做“吉祥如意包”。    
    福慧包里装了六个硬币,每个硬币面值5元台币,共值30元(折合人民币约10元)。如果以每年向一千人赠送红包计,共需3万元台币。这笔钱并不是慈济基金会的经费,而是证严法师出版著作所得的版税收入。福慧包里为什么装入六枚硬币呢?证严法师向每一个人叮嘱:“六个硬币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密”。    
    “波罗密”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度”、“到彼岸”、“度彼岸”,是一个佛教名词。佛经《大智度论》卷十二说:“以生死为此岸,涅槃为彼岸”。涅槃也是梵文的音译,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息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大乘佛教把涅槃当作成佛之标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项修持内容作为到达涅槃彼岸的方法和途径。    
    六度波罗密中,布施排行第一。布施指的是施与他人财物、体力、智慧等,通过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的一种修行办法。大乘佛教所列布施对象,不仅对人类大慈大悲救苦济贫,还遍及所有的动物,尊重一切生命。从这一点看,证严法师率领弟子们和随众致力开展慈善事业,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政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赈灾济贫,是完全符合佛教教义的。    
    “福慧包”蕴含的其他五项修行办法,都是佛门弟子日常的功课。因本文不是研究佛教的专论,此处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一个红包“吉祥如意包”,里面装的是莲子、花生、红豆、薏仁、杏仁。    
    “吉祥如意包”内为什么装入这五种果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