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穿越时代-第10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沙漠中的绿洲——确切地说,是离不开沙漠绿洲之中的泉水:仅仅凭着人和骆驼的体力,哪怕不带任何货物,也是无法携带横穿整个撒哈拉沙漠的旅程之中的全部所需饮水。更别提为了避免亏本,商人们总是希望往骆驼的背囊里放上更多的商品。所以,骆驼商队想要携带大批货物穿越撒哈拉沙漠,就需要在中途补给人畜饮用的淡水。

    而这些中途补给的饮水,只能是来自于广袤荒漠中零散分布的绿洲泉眼。然而,在单位时间之内,任何泉水的流量都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一处泉水被一大堆人围着喝的话,那么最多只能支持几千人的饮用。

    但绝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沙漠杀机,因为在地广人稀的撒哈拉大沙漠,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同一时间内企图穿过沙漠,并且在同一个绿洲里补充饮水——当数百人或千把人的小队伍经过这些沙漠绿洲的时候,自然可以尽情地畅饮泉水,即使人人喝饱并把每个水袋装满,绿洲中的泉水也绰绰有余。对于那些只是匆匆过客的欧洲旅行者而言,哪怕他们亲自走过这条沙漠商路,并且在这些绿洲中驻足停留,只要他们自己轻而易举地取足了水,只要绿洲的泉眼里还有大量的水在源源不断地流出,还有大量的水被闲置和浪费,那么水就是“充足的”,是“不会缺乏的”,很少有人会认真统计泉水的流量。

    即使在这一次规划逃难路线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仔细地计算过,几十万人畜在酷热天气之下对饮用水的需求量,是否是巴掌大的沙漠绿洲之中,那一汪比游泳池还小的泉水所能提供的?就像居住在现代大城市里的人,通常也不会考虑一个水龙头放出的水,是否会不够很多人同时使用一样。

    ——虽然在很多沙漠的边缘,偶尔也有那种占地广袤,绿野百里的庞大绿洲,足以支撑一个城邦国家数十万人口的生存。但在撒哈拉大沙漠的腹地,绝大多数绿洲都比中国甘肃的月牙泉还要小得多。可想而知,这些迷你型沙漠绿洲中的淡水,肯定是非常有限的,供应几百人的骆驼商队自然不成问题,供应几千人的迁移部落也还算勉勉强强。但几万、几十万人一口气涌过来的结果就是……绿洲的小水塘被一下子喝干了!

    这样一来,饥渴交加的盟军士兵和跟随逃难的平民,顿时几乎陷入了绝境。美军的运输机虽然竭尽所能,给他们空投了一些装满淡水的橡皮袋,但相对于几十万人的每日消耗,实在是显得杯水车薪。渴急了的人们开始为了争抢一口清水而互相搏斗,甚至不惜杀人喝血,爆发了无数恐怖而又残酷的死亡悲剧……

    最后,从北非踏上旅途的人之中,只有大约三分之一成功地走完了这条悲壮凄惨的绝命逃亡之路

    ※※※※※※※※※※※※※※※※※※※※※※※※

    当北非西部的盟军,在向南横穿沙漠的旅途中艰难跋涉之际,北非东部的盟军,同样也在枪林弹雨和飞沙走石之中进行着他们的沙漠之旅,不过并非是南下进入黑非洲雨林,而是向东前往亚洲——因为在的黎波里以东,那一带的撒哈拉沙漠变得更加宽阔,而且在沙漠腹地几乎没有绿洲,而且由于深处内陆,沙漠风暴更加强烈,哪怕是土生土长的柏柏尔人部族,也很难成功向南走过沙漠,更别提人生地不熟的西方白人了。

    于是,五角大楼命令集结在昔兰尼加(班加西)的盟军向东挺进,沿着海岸进入叛乱之中的埃及,会合突出重围的埃及驻军,然后放弃埃及,沿着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的旧路,撤退到耶路撒冷一带。

    这条路线早在罗马帝国时代之前,就已经是人烟繁茂的商路,因此并没有什么自然险阻。唯一的麻烦在于苏联人的轰炸和埃及游击队的骚扰。不过苏联人如今正在跟小亚细亚的土耳其人展开血战,没有多少余力可以投放到埃及。而埃及人的战斗力……从埃及艳后的时代开始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所以,在丢下了数千条性命作为代价之后,大约二十万盟军和侨民还是成功撤到了耶路撒冷,赢得了一段时间的喘息之机。

    依靠着这批撤退到西亚的美英盟军,还有出境增援的伊朗军队和沙特军队,以及溃逃出境的土耳其军队,合计约六十万人的作战兵力,自从三战以来,先是放弃意大利半岛,从驻欧美军司令变成驻非美军司令,最近又被赶出非洲,再次变成中东美军司令的艾森豪威尔,总算是有了跟苏联人继续周旋的资本。

    虽然这些部队的质量参差不齐,重装备更是所剩无几,内部还有着一大堆的矛盾,但艾森豪威尔充分发挥了他擅长统筹安排、协调关系的天赋,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六十万乌合之众重新梳理了一遍,组成两个规模相当的军事集团——摩苏尔集团军群和耶路撒冷集团军群。每个集团军群各有三十万人。经过一番政治博弈,最终决定由伊朗国王巴列维二世担任摩苏尔集团军群名义上的司令官,而耶路撒冷集团军群则由艾森豪威尔亲自指挥,以应对即将从北方和西方向两河流域压来的社会主义阵营红色浪潮。

    然而,即使是刚刚从西点军校毕业的见习参谋,也能看出这样的布防策略实在是很有问题——摩苏尔集团军群主要由沙特军队、土耳其军队、伊朗军队和伊拉克本地军队组成,战斗低劣、装备落后不说,内部的宗教矛盾民族冲突更是一大堆,巴列维二世国王也不是什么有魄力的雄主,能不能压下军中的各个山头,建立一套至少可以运转的指挥体系,目前看来都还非常难说……就是这么一帮战斗力堪忧的杂牌喽啰,既无兵力优势也无制空权,却要正面应对从亚美尼亚压过来的苏联红军主力,实在是很难让人看好他们的前途。

    更要命的是,如果苏联人懒得多事,直接丢一堆原子弹过来,这个貌似牛皮哄哄的重兵集团铁定完蛋。而且,苏军还有可能渡过里海,在伊朗北部登陆……这样的话,摩苏尔集团军群甚至都有不战自溃的危险。

    耶路撒冷集团军群的情况好一点,这地方目前距离苏联红军还较为遥远,有着足够的战略缓冲空间和备战时间,主要的基干兵力都是正牌美军和英军,虽然基本丢光了包括汽车和坦克在内的一切重装备,但重建指挥体系还是比较容易的,在就地挖战壕防守的时候,应当也能发挥出较好的战术水平。

    而且,作为世界性的宗教圣地,苏联人不顾一切对耶路撒冷丢原子弹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但问题是,对于耶路撒冷集团军群的三十万部队来说,如何维持补给线却是一个大问题。在眼下这会儿,以色列南部埃特拉港和约旦的亚喀巴港都还不存在,整个红海北岸,除了刚刚挨了一枚核弹的苏伊士港之外,基本都是一片荒芜。除非用一两年的时间修建港口和公路,否则美军根本无法从红海向耶路撒冷输送物资。

    目前,艾森豪威尔是让美国的自由轮和胜利轮船队在巴士拉港卸货,然后装上卡车,向西越过整个约旦沙漠,才能越过约旦河和死海,最终抵达耶路撒冷郊外。或者更加不惜成本低让运输机群组织空运……如此漫长而坎坷的补给线,最多只能勉强维持弹药的供给,至于粮食和服被,就只能让三十万盟军在耶路撒冷本地横征暴敛了——结果,耶路撒冷集团军群的三十万大军刚刚进驻不到一个月,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就已经全都不堪重负,各种恐怖袭击和抗税起义层出不穷,眼看就要演化成一场全面游击战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十四章、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中)

    第一百十四章、白头鹰的核反击计划(中)

    相对于北非大撤退的惨绝人寰、死伤累累、后患无穷。美军在东亚的大撤退倒是显得波澜不惊。

    ——随着英国女王的投降和欧洲战场的彻底完蛋,纵然以美利坚合众国的实力,也无法再维持一条环绕地球一周的漫长战线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军大幅度收缩兵力,全面退出远东,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为此,已经难以维持的菲律宾殖民地,以及前景令人绝望的台湾当局,就成了无奈之下的弃子。

    在收到五角大楼的撤军命令之后,麦克阿瑟大帅并没有再像上次被迫离开菲律宾的时候那样闹什么别扭,也没有再发出什么“我还会再回来的”之类的豪言壮语,只是很平静地收拾行李,乘坐一艘巡洋舰离开了马尼拉,渡过南中国海,撤退到了泰国的曼谷。接下来,麦克阿瑟将在曼谷陆续收容从菲律宾撤出来的美军,然后取道新加坡、锡兰和南非,带着他们一路辗转回国,或者在中途直接奔赴某处新的战场。

    至于美军在菲律宾的控制区,以及抵御菲共“胡克”游击队进犯的重任,就只能留给他扶植的菲律宾亲美资产阶级政府,以及在这段时间里仓促编练的十多万政府军……按照五角大楼最乐观的预计,依靠美军撤退时遗留的物资、弹药和军械,他们估计还能在菲律宾坚持六到九个月……

    而刚刚退出大陆转进台湾的蒋委员长,则得到了两条令人悲伤的消息:第一,美援物资即将彻底断绝,再也不会有美国船队给他送来哪怕一杆枪、一听罐头和一枚子弹了;第二,目前他的国民政府唯一还能统治的台湾,已经成为全球红色势力包围之中的白色孤岛,即将同时面对中日苏三国红色势力的围攻。

    对于眼下连一杆步枪都无法自行生产的蒋委员长来说,光是美援物资的断绝,就足以要了他的命。

    所以,在歇斯底里地怨天怨地怨空气,打碎了不知道多少杯盘碗碟,疯疯癫癫地发泄过一场之后,这个著名的光头先生还是认真地……或者说认命地筹备起了中华民国流亡政府的成立事宜……

    随着中国内战的临近尾声和美军的大举撤出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