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穿越时代-第6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身份和来历,一时间不由得大为震撼。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王斗的童养媳老婆谢秀娘,却突然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地跑到了他的军营里。而身处浙西山区,消息闭塞的王斗,才愕然得知了中原流寇大举南下,杀入崇祯皇帝的湖广后方,武昌、襄阳等名城大邑相继陷落的噩耗。更糟糕的是,之前跟着王斗一路辗转来到江南,本来以为能过上富贵日子的老母亲钟氏,也在从武昌逃亡的途中,因为坐船倾覆,不幸落水身亡了!

    还没等王斗伤心多久,南京大战的败报也随即传来。再接下来,又传来了崇祯皇帝驾崩于池州的消息。这一连串的惊天巨变,一时间几乎把王斗给砸得懵了过去。等到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周太后、温首辅和小皇帝朱慈烺已经带着崇祯皇帝的棺材,一路辗转地进驻徽州,宣布在这里重建朝廷了。

    对于这样的事情发展,王斗倒是没什么意见,反正皇位父死子继也是常理。但问题是,在经历了一系列大败之后,崇祯帝朝廷的兵马地盘几乎丢失殆尽。而手里掌握着六千兵马的王斗,俨然已经成了朝中最大的军阀,比皇帝身边的禁军还要多几倍,对小皇帝身边的文官朝廷,构成了巨大的潜在威胁。

    ——于是,这个小朝廷刚刚在徽州开张起来,内阁首辅温体仁就立刻开始着手削减王斗的兵权,先是将王斗任命的地方官吏或是设法笼络,或是贬谪罢黜,然后安插上自己的人选。接下来又以“护驾”为名,调走了王斗身边的几支旁系兵马。最后祭出明升暗降的绝招,勒令王秋交出军队,回朝廷担任空头虚职。

    面对着这样一连串环环相扣的组合拳,猝不及防的王斗根本无法招架——他在宣府舜乡堡建立的心腹嫡系舜乡军,经过这一年多从塞北到江南的流离转战,已经所剩无几。此时王斗手下掌握的部队,并非他的私军,而是根据“大小相制”原则拉起来的明朝官军,除了王斗手下的一百多号家丁之外,其他人全都不可能也不愿意为他这个上司,跟朝廷和皇帝对抗到底。

    所以,发现自个儿居然已经成为朝廷重点提防对象的王斗,至此彻底心灰意冷,虽然没打算扯旗造反,但也不准备回朝廷去受那班清流文官和皇亲国戚的夹板气,而是在营帐里留下了官印和一封辞职信,就弃军出走,带着自己的老婆和家丁,径直前往杭州去“投奔髡贼”了。

    对于这位突然冒出的同胞,以王秋特派员为首的凤凰山庄司令部众人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惊讶,但在询问过他的来历之后,也就只进行了一般性的常规处置:其中,王斗本人获准带着他的老婆回现代世界生活,而他的一百多号家丁队伍,则被安置到了辽东的新占领区,黄石在那边兴建的集体农庄里安家立业。王斗的家丁们基本都对上述安排表示认可——他们本来就是种地的军户出身,能够返回北方也算不错。

    安顿好了王斗这帮投奔者之后,王秋在地图上标注了一番江南各势力犬牙交错的局面,不由得嘿然发笑:“……徽州一个皇帝,南京一个皇帝,上海又一个皇帝,这大明朝的皇帝怎么样就越来越多了呢?”

    ——他此时还没有想到的是,以崇祯皇帝的驾崩为起始信号,在本时空的中华大地上,“皇帝”这种特殊生物的数量,还会像夏日雨后的蘑菇一样,迅速增殖得越来越多……

    ※※※※※※※※※※※※※※※※※※※※※※※※

    虽然张溥、张岱、方以智等上海朝廷的使者,对杭州髡贼跟徽州崇祯帝余党之间可能的勾结,而一度很是忧心忡忡,但事实上完全是有惊无险。接下来的几天里,张溥很轻松地就跟“髡贼头目”谈妥了粮食和军械采购合同的细节。当他们启程返回的时候,沈廷扬的沙船帮已经把第一批十万石粮米运到上海了。

    至此,这个从建立伊始,就陷入一片风雨飘摇的上海永和帝朝廷,总算是暂时摆脱了粮荒的危机。

    而与此同时,在经历了一个多月的对峙、僵持、使者往来和勾心斗角之后,为了争夺皇太极驾崩后遗留下来的皇位,满清八旗集团的全面内战也终于在三月下旬正式爆发。

    ——首先失去耐心,主动挑起清廷内战的,乃是皇太极的长子,正蓝旗的旗主豪格。

    按照豪格的想法,他身为皇太极唯一的成年儿子,乃是毋庸置疑的下一任大清皇帝。谁想到磨蹭了这么些日子之后,莫说居心叵测的其它几旗了,居然连两黄旗都支支吾吾地不肯拥戴他即位——皇太极的两黄旗五十个牛录,在皇帝驾崩之后立刻分裂成了许多个小集团。其中,正黄旗都统何洛会和镶黄旗都统谭泰两人明确反对豪格登位,但他们掌握的牛录很有限。掌握皇太极御前亲军的索尼、鳌拜等人则是态度游移不定,同时往豪格、多尔衮和哲哲皇后三方派遣使者讨价还价,预备待价而沽。

    更令人担忧的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也在这段时间里不断招兵买马,同时拉拢两红旗的势力——自从大贝勒代善死后,他的两红旗也分裂成许多小团体,分别由代善和其兄褚英的儿子们带领,其中阿达礼和硕托的七八个牛录向多尔衮表示效忠,其他的集团正在犹疑中,但多数都对济尔哈朗表示了善意和靠拢。

    相反,原本最具威胁的对手多尔衮,他手下的两白旗六十五个牛录,却依然是一片四分五裂,留在多尔衮手里的只有二十七个牛录,而且缺额很多。只有他舅舅阿布泰所管的五个牛录基本齐装满员,而且是全甲的重骑兵。头脑简单的阿济格则带着自己的十三个牛录在扬州进退维谷,在皇太极死后,他连渡江投奔也没了目标,如果退回徐州的话,他又要受到多铎和多尔衮这两个小兄弟的白眼,当真是左右为难。

    如此一来,坐拥三四十个牛录的济尔哈朗貌似也有了问鼎皇位的资格——他毕竟也是姓爱新觉罗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眼看着局势非但没有变得清晰,反而愈发混沌,头脑相对简单的豪格再也坐不住了。此时他名下的正蓝旗共有四十二个牛录的兵力,但只有豪格自己亲领的二十八牛录勉强算是嫡系,同在正蓝旗的阿巴泰等人并不听他调遣。于是,最初豪格打算先整合正蓝旗,火并阿巴泰,再联合正在江阴一带休整的图尔格,凑成了四十五个牛录的大军,最后开向南京,威逼朝廷,迫使哲哲太后同意他继位。

    然而,此时已经秘密投靠豪格的范文程,却星夜赶到位于溧阳的豪格大营,替他出谋划策:“……争夺帝位之事,素来兵贵神速,岂可如此缓慢行事?如今两黄旗态度游移,南京防务空虚,驻军甚少,殿下只需挥师直捣京中,逼降太后,自然可以早定大位。待到名分已定之后,又何必在意麾下兵马多寡?”

    豪格一听觉得有理,便纠集麾下嫡系兵马五千余人,绕过各旗驻扎的营地,沿着大道直扑南京。

    此时,南京宫廷的哲哲太后掌握着大清皇室的各种印信,名义上控制着大清王朝的合法中央政权,但支持她的蒙军旗和两黄旗牛录,多半都还滞留在镇江一带。在残破不堪的南京城内,并无多少嫡系兵力。

    结果,当豪格率领正蓝旗大军兵临南京城下之时,顿时打了哲哲太后一个措手不及。掌握皇太极御前亲军的索尼和鳌拜等人,居然在雨花台按兵不动。而南京城墙依然残破,缺口坍塌甚多,无法固守。于是哲哲太后只得派遣身边的少许侍卫兵马出战御敌,结果兵败被杀,而皇太极的两位小皇子,也于乱军之中失踪。但大玉儿和海兰珠两位宠妃,却设法带着皇室的玉玺印信潜逃江北,一路辗转投奔了徐州的多尔衮。

    对于这两位俏佳人的投奔,多尔衮顿时大喜,须知大玉儿跟他有旧情,而海兰珠则是天姿国色,能迷得皇太极颠三倒四,自然也让多尔衮颇有羡慕,于是当即按照女真旧俗,纳大玉儿和海兰珠二女为妃,并且历数豪格的“谋逆”之罪,自封盟主,声称要南下讨伐。

    与此同时,身在南京的豪格虽然没能找到玉玺,但却俘获了皇太极的整个文官班子,便索性在一众汉臣的拥立劝进下,于南京紫禁城称帝即位,在今年继续沿用皇太极的崇德年号,同时下旨讨伐反贼多尔衮。

    然而,豪格和多尔衮这两位死对头,最终还是没能打起来。因为对于突然冒出来的豪格这位皇帝和多尔衮这个盟主,剩下的各旗头领全都表示坚决不认账——得知南京惊变之后,把扬州看成自家地盘的阿济格,立刻北上陈兵于淮河要津清江浦,阻拦多尔衮的南下之路。镶蓝旗主济尔哈朗则联合阿巴泰,纠集起了一百多个牛录的大军进逼南京,要求就自身的地位和权力问题,跟豪格这位新皇帝讨个说法。

    看着城外黑压压的一片兵马,心理素质有限的豪格顿时麻了爪,只求保住自己屁股底下的皇位,其余的一切都好商量。接下来,在一番讨价还价之后,豪格皇帝宣布裂土封疆,济尔哈朗、阿巴泰、阿济格三位实权派皆封亲王,各领一府之地为藩国,日后若能打下更多疆土的话,也一律归其各自所有。

    按照这一方针,阿济格封藩扬州府,阿巴泰封藩常州府,济尔哈朗封藩太平府,并且允许他们各自在江北、苏浙和皖南开疆拓土。豪格这个大清皇帝则只保有应天、镇江二府之地,不敢再奢望更多。

    此外,不愿意归附豪格的两黄旗部众,也可以投奔任何一位自己认可的藩王,皇帝不得加以追究。

    通过这样一番放权和大放血之后,依靠着各旗首领之间的互相牵制,新任的大清皇帝豪格总算是勉强坐稳了皇位。而唯一心有不甘的多尔衮,也无力南下,只得在徐州悍然称帝,将国号改回大金,自称大金皇帝——至此,南下入关的满洲八旗正式分裂,形成了南北二帝对峙,沿江三王封藩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