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洋-第55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什么能够

    更有力的语言了,而这部上映的祖国纪录片极中国的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中央政权为在海外伤亡普通华人一泄怒火的时候即便这种泄愤的行为背后有着深刻的国家利益所在。在推翻满清政权后中国两次对外军事行动中是为身处海外的华人报仇,至少在表面上政府用自己的语言向所有的中国人表明自己的态度——中国人走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他们的背后都站着强大的祖国,他们的人身安全都会由祖国来保护何一个国家都要为对华人的不当行为而负责,而这种代价是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才能够承受得起的!

    七月四日起中**队停止了一切对俄国苏维埃政府的军事行动,中**队的前锋停止在阿钦斯克因为阿钦斯克和俄国苏维埃政府失去了联系,况且对于西伯利亚来说莫斯科是真正的天高皇帝远,这里的守军成分复杂,对于现在的苏维埃政府的认同还远未达到死心塌地的程度。

    所以在三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被攻克后面对虎视眈眈的中**队阿钦斯克最终选择了投降,这对谭延和刘禹来说也未尝不是一件意外之喜。

    为了维护国家形象,谭延选择了和平手段来解决中俄之间的问题,不过他心中很清楚中国正面对俄国苏维埃政府采取武力行动今年算是画上了一个句号。托洛茨基不可能通过并不安全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来中国,沿途的俄国城市有很多对俄国中央政府并不买账,在各地叛乱此起彼伏的情况下苏维埃政府特使代表团最现实的路线便是由中国来安排走海路,因为除了德国之外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国家承认苏维埃政府是俄国的合法政权可想而知这条路并不好走——谭延已经下令由外交部来运作此事,代表团将会在德国登上“北京特快专列”唯有以这样的方式才可以将代表团安全的送到北京。。

    算算俄国苏维埃政府的代表团在排除战争因素的干扰,满打满算至少要在路上走两个月加上谈判的时间,今年中国是不可能再对俄国有什么新的军事动作了。这次军事行动比谭延预料的要短得多,不过相应的可以让中**队有更多的时间趁着严冬并未到来的时候肃清占领区的俄国残余顽抗部队。最重要的是刘大炮自西伯利亚横扫而过留下的是满目疮痍,伊尔库茨克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几乎被夷为平地,中**队必须要尽快的做好相关准备在新的占领区过冬。

    事实上在俄国苏维埃政府代表团启程之时,谭延经过深思熟虑下定决心在谈判桌上是寸步不让的,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在七月末召开的中央军委特别会议上,通过了一份意味深长的决议——刘禹的西北军团将会更名为“西伯利亚集团军”,而李俊翰的西线军团更名为“西域集团军”,这两个名称的变动已经表明了谭延强硬的立场。与此同时大批的建筑材料和海军淘汰下来的大口径舰炮被装上火车火速运往占领区,而中国铁道兵将会加紧时间修复占领区内的铁路交通,并且开始修筑从巴尔喀什经卡拉干达至阿斯塔纳的铁路——面对恶劣的环境,中国要想保住占领区不被夺回去那就必须要保证交通,趁战事平息阶段加紧输送物资。

    刘禹和李俊翰都已经得到了谭延的授权,允许“西伯利亚集团军和西域集团军可以征调占领区内的一切资源优先保障国防工程的进度”,这份授权背后的潜台词便是战争中被俘虏的十三万俄国士兵,甚至包括当地的居民。这份授权对于占领区尤其是西伯利亚占领区的居民和俘虏来说是灾难性的,西伯利亚集团军二十五万士兵中的六个师立刻以西伯利亚铁路沿线城镇为中心向四周扩散,将视线内的每一个人都抓了回来,图伦、下乌金斯克、阿钦斯克、坎斯克、斯柳江卡这些轻度受损或是没有经过炮火洗礼的城镇立刻变成了一座座巨大的集中营——这些人在怒火冲天的刘禹面前都是“西伯利亚国防工程的劳工”。

    当内务部将西伯利亚的情况秘密呈送给谭延的时候,谭延只是一声叹息但并没有对西伯利亚集团军有任何指令发出,只是交代陆军总后勤部准备比原计划更多的过冬食品、衣物、燃料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占领区。谭延终究不是心狠手黑的屠夫,事情既然捅到他面前面对生命他不可能无动于衷,他除了到时候要向刘禹要结果之外,只能尽可能的对这些“劳工”提供一些物资,算是尽尽人事而已。

    “历史上苏联为了消除远东滨海区中国人的影响,用尽了残酷的手段迫害华人,任由当地民族主义者冲击华人,甚至由军队出手将华人流放到西伯利亚原始丛林中现在风水轮流转我不做的那么过分,至于这些劳工的命运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当一头雾水的温基岩走出总统办公室后,谭延将这份文件放在烟灰缸中点燃。

第三百九十九章 退缩Reens。() 
当总后勤部提供的物资清单明显的高于刘禹的预期之后,刘禹也意识到谭延这么做背后的用意了,他知道自己在西伯利亚占领区的所作所为不可能瞒得住总统,他也做好了再次被总统训斥的心理准备,不过谭延此举还是让他感到欣慰。为此刘禹在冷静下来之后向总政治部提出派出足够的干部来西伯利亚协助工作,委托前来的干部成立“占领区军管部”专门来处理集中营事务,在他看来集中营也许是他一时怒火所致,但细细想来这样对占领区的治理有着极大的帮助,将占领区的居民集中到一起短时间内是会导致物资供应紧张,但是可以集中管理使那些顽抗的俄国武装失去生存基础,况且集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可以加快国防工程的建设速度。

    在西伯利亚最不愁的便是土地,本来蒙古给刘禹的感受便是地广人稀,但是放在西伯利亚这种感受就更加强烈了。西伯利亚集团军根据占领区的地形特点开始了浩大的工程建设,其中以阿钦斯克、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工程的重点,修建了大量的永久军事工程,为了加强防守能力,阿钦斯克等城镇都部署了十二寸口径的重炮,并且还有中国陆军最新服役使用的三百二十毫米重型迫击炮,至于常规的火炮数量明显超过一般部队的编制。

    现在的西伯利亚占领区犹如一个大工地,几十万人抓紧时间修筑铁路和建筑物,而连通占领区和中国腹地的铁路则是没日没夜的运送人员和各种物资——因为占领区根本无法提什么工业,就算以前有一些也毁于战火。在占领区发展钢铁厂是不现实的,不过各种国防工事对水泥有着巨大的需求,在战争还没有开打的时候,水泥生产设备就已经到了蒙古的库伦随时准备待命了。

    虽然工程量巨大,但是中国在前期准备工作中已经尽可能的考虑到所遇到的问题加上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要短得多,这就给工程的施工时间争取了更多的缓冲。将战俘和占领区的居民也投入到国防工事的修建当中来,这也无疑加快的施工进度并且还恶化了残余俄军破坏的生存环境,预计在西伯利亚冬季到来之前完成基础工作还是没有问题的。

    俄国苏维埃政府最终会平定所有的叛乱当然这是在外部环境相对比较平和的基础上,俄国内部此时频繁发生的叛乱在经过数月发展之后固然会受到中央政权的镇压,但是政权初立哪有这么容易平息叛乱的?就算当年谭延推翻满清政权算自他执掌北洋以来就不断的派出兵力扫荡土匪山贼,一直到海参崴战役之前才算是基本上肃清各地比较有名的大土匪头子,而小股匪盗更是持续了数年才在经济和军事的双重作用下销声匿迹。

    谭延不打算给俄国的叛乱势力很有力的支持,以免援助的武器和粮食等物资落到平叛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军手中——不要说在俄国,就是放眼全世界武器和粮食都是最昂贵的战略物资,四年的世界大战使得武器和粮食极度紧缺,尤其是人口数量因为战争因素而使得粮食生产极受影响,粮食的价格攀升速度非常快。俄国因为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陆军么多的青壮年人口都投入到战争中,可想而知俄国的工农业生产因为战争受到了多么大的影响,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国最急缺的首推是粮食,再次便是武器。

    从1918年年初开始,中国便与爪哇共和国和日本政府达成协议,收购爪哇共和国和日本军队中的旧式步枪等陆军装备,两国政府可以接受中国政府的相关交易款项,同时也可以选择折价换取自己满意的中国陆军制式装备。爪哇共和国可以说是中国政府一手扶植的政权之自然经济发达,南洋华人在军事方面的投资向来不会吝啬——爪哇共和国决定将会引入所有中华共和国政府陆海军军事装备,这就包括了淘汰几乎所有的陆军装备,并且从中国订购了一艘东云级战列舰在内的三艘大型主力战舰。

    相对于爪哇共和国的财大气粗,日本政府则显得捉襟见肘——由于世界大战的爆发对日本的经济也是一个极大的促进日本的工业品出口几乎比战前提高了一倍以上,国家财政状况明显好转是海军装备尤其是大型主力战舰的价格已经不是甲午战争时代所能够相比的了,同时也因为中国政府对日本的控制之无法拥有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这样威胁比较大的海军主力舰船。

    这一次中国虽然在武器装备上对日本开了条口子,允许其拥有十二寸主炮的战列舰是令日本政府非常苦恼的是面对高昂的战舰价格,想要重建日本海军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自从日本海军被中国摧毁之后。日本地长州陆军派一直主导着日本军事地发展。而萨摩海军随着两次中日海战而元气大伤。国家财政地紧张使得日本在这次机遇面前选择了以陆军为重点。海军购

    无畏舰地模式。

    这些搜购来地旧式武器装备被谭延集中起来做为扶植俄国分裂势力地投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