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手其间,如登州仅宗室官田就有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纳租万余缗,都转嫁到当地百姓身上。宗泽上任后,忿然上书朝廷,陈明实情,请求予以豁免,终于为登州百姓免除了沉重的额外负担。

宗泽现年约五十岁,历尽宦海浮沉已经须发斑白,但腰板还很硬,声如洪钟。他和周侗是莫逆之交。早在宗泽在东京中进士时,两人就不打不相识成为了好朋友。宗泽虽是文官出生,但生性酷爱武艺、兵法,尤其是武艺,虽不及周侗精深,但也有一战之力。

此时宗泽正从登州通判任上述职来京,两个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好久不见,说不完的话,有对双方家事的关心,有对世事宦途的无奈,有对奸臣当道的愤慨,有对皇帝昏庸的痛心。

宗泽住在朝廷特地为回京述职官员建造地驿馆内。两个老人在热烈叙话时。卢俊义和原在宗泽房内叙话地两个年轻人相互认识了一下。真可谓见面不如闻名闻名不如见面。

这位看似文弱却声如洪钟、中气十足、约莫三十岁地文士。貌不惊人。竟然是这南北宋擎天巨柱李纲。卢俊义记得历史上李纲地有关事迹。也不禁深深为这位中流砥柱扼腕叹息。

大观二年(公元一一零八年)。李纲参加贡生考试。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三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为太常少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开封大水成灾。他上书徽宗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国土。建议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不纳忠柬。将其贬滴到边远地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

宣和七年李纲复被任命为太常少卿。这年冬。金兵大举南侵。他冒死上血书。请宋徽宗赵佶禅让帝位。使太子赵桓能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得到宋徽宗地同意。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委以防卫京都地重任。李纲发动军民严密布防。于靖康元年正月打退金兵对京城地围攻。二月。因其反对议和被免职。陈东等于余名太学生上书。京都数万军民集会要求李纲复职。宋钦宗被迫复用李纲。封为开国伯。后将他调出京城。任河北宣抚使。旋以“专主战议。丧师费财”之罪。贬为毫州明道宫提举。这年秋。金兵又大举南下。宋钦宗急忙起用李纲。他奉诏立即率军北上勤王。但京城已经沦陷。

次年五月。赵构在应天府即位。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为相后。积极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宋朝国力为之一振。由于其主张北伐、坚决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一心偏安地赵构。在相位七十七天就被免职。以后李纲更屡遭小人诬陷和昏君弃用。

综看宗泽、李纲地一生。即可知道赵宋王朝地气数。所谓亲小人远贤臣。不亡国才怪。

第十七章 与李纲孙立论武

今年李纲正准备参加会试,继而再参加殿试。他先过来拜见父亲的好友宗泽大人。

卢俊义读过历史知道李纲今年中得进士,且被授官为镇江府教授。

随拱手道:“卢某虽一介武夫,乡间地主而已,但看得出贤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今番殿试,必然高中,如若不中,卢某愿以万贯家财赔付。”

因李纲长于策论、短于诗赋,心中忐忑不安今番能否高中,得到此吉言,大喜道:“借兄长吉言,此番如若金榜题名,李纲感激不尽。”

卢俊义哈哈大笑道:“贤弟要对自己有信心,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成名天下知,此番高中乃是情理之中。”

李纲大喜:“对,正是寒窗苦读十余载,今朝成名天下知。卢兄说出此等话语,可有意仕途否,你若入仕,乃朝廷之福。”

卢俊义笑道:“愚兄家大业大,先祖留下的产业要人打理,报效朝廷无能为力,只能在乡间为困苦百姓做点小事,为朝廷赋税做些贡献而已。”

李纲严肃道:“兄长休要妄自菲薄,我大宋地不如秦汉唐,亦不抑土地兼并,为何百姓富庶,国家富庶,乃是我大宋以商立国重视贸易所致。昔日管仲、陶朱公都是巨贾富商也不妨他们大贤之名,若义兄能以国家百姓为念,诚实经营、勤劳致富、不偷税漏税也是贤能啊。”

卢俊义心中自有计较,不好当场说出对这大宋朝廷的不满,只得点头称是。

旁边站着的汉子,面色蜡黄络腮胡须身高八尺,身背一个虎眼竹节钢鞭,竟然是病尉迟孙立。按照那水浒传上所写,这位武功不亚于梁山五虎将的头领,却屈居地煞行列,但他不愧地勇星之名,屡挑强敌,最后征方腊十人损六七人他却全身而退。

孙立此次来正是受周侗推荐,给宗泽做登州兵马提辖。

宗泽见孙立相貌威武、武功高强、兵法娴熟。大喜得此英才并大谢周侗。

卢俊义暗想。自己以后在梁山肯定能得到登州系(解珍、解宝、孙立、乐和、邹渊、邹润、孙新、顾大嫂)地支持。因为孙立乃周侗师弟地徒弟。也算地上是卢俊义地师弟。如从此多加联络。到解珍、解宝上山之时已经是三年以后地事情。而那时卢俊义和登州系地交情已经早赶上宋江和他们地交情。另外铁棒栾廷玉是孙立地同门师兄。也算是卢俊义地师弟。以后这个万人敌栾廷玉也有可能被卢俊义收服。

上述几点结合起来。让卢俊义很是看重和孙立地交情。

孙立知道卢俊义是自己师兄武功高强又是河北第一大财主。也刻意结交。卢俊义和孙立相互吹捧起来。两人在武艺上有好多共同见解。聊到投机处。相约日后要多多切磋一下。

这时李纲也加入二人地交谈中。原来这个时代很多文人还按照孔子六艺“诗、书、礼、乐、射、御”来发展自己成为文武双全地人物。像之前地范仲淹、韩琦后世地岳飞、陆游、辛弃疾、文天祥都是文武双全地杰出人物。这李纲也不例外。不但政治才能了得。武功也初窥门径。战场骑马厮杀力有未逮。但剑法很好。自保有余。比起那宋江之流也好上很多。

这时。宗泽周侗这两个老头已经结束两人之间地谈话。加入了卢俊义三人地谈话。

宗泽以前在大名府馆陶县任过五年的县尉兼摄县令职事,对大名府甚为熟知,跟卢俊义的父亲也有交情,把卢俊义当成世侄看待。

本来想问卢俊义文武全才,为什么不为朝廷效力。话到嘴边又咽了下来,宗泽突然想起来自己的老友是怎么惨死在宋辽战场上的,俊义这孩子因为父亲不清楚的历史问题一直做不了官,真是屈才,又想起来自己的遭遇,叹了口气。

这五人都是武艺出众之人,聊起武功来都头头是道,一时技痒,择日不如撞日,一行人前往周侗曾经教过的御拳馆切磋。

御拳馆人员看曾经的天字号教头来了,忙热情接待。

这御拳馆,真不愧为皇家培训保镖的地方,设施真是齐全,各种兵器练功器械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些和后世的健美器械相仿。

五人相互的切磋吸引了很多当时在御拳馆学习的朝廷武将。

周侗和宗泽两个老头的切磋没有人爱看,两个老人家都怕误伤对方,所以都打得很慢,没有趣味。

而卢俊义一人对战孙立李纲二人实乃一场恶战,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先是卢俊义和孙立对战,李纲在旁边观看。卢俊义手持一根齐眉棍,孙立还是用老兵器钢鞭。卢俊义记得昨天周侗对他讲的那些话,所以出手先稳后快,头六七十个回合,你来我往,战作一团,势均力敌。

卢俊义这棍时而从里上削向下削,时而中平正直,时而挡磕对方兵器,时而以己棍梢粘缠对方鞭梢,或向右划弧格开对方鞭梢;或围绕对方兵器梢旋转划圆,使其末梢不能逃离。劲力缠绵不断,沾连粘随,一得机势即劈滑对方兵器或手。遇到卢俊义那绵绵不绝的棍法,孙立虽奋力抵抗,奈何手下功夫还有些不济,眼看就要应接不暇,败下阵来。

旁边的李纲手握三尺长剑,暗想自己一人定斗不过卢俊义,可能不出二十回合就会败下来,但很想讨教一下这河北三绝的武功,不如去助孙立一臂之力。于是李纲把剑跳入圈中。

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孙立和李纲的兵器还是有些短了。卢俊义的棍时刻在他们身边转悠,而他们的兵器却近不了卢俊义的身。就这样,也给卢俊义莫大的压力。

这两人绝非庸手,也是善于把握机会抓破绽的选手。孙立正面对撼卢俊义,李纲见缝插针的一剑又一剑,卢俊义心想如果再加入林冲,自己岂不是有点像是吕布战三英。

但孙立和李纲初次搭档,相互之间默契不够。敌过一百回合后,卢俊义的棍越来越快,两人应接不暇。突然李纲的剑被卢俊义一棍打飞,孙立一愣之间,卢俊义的棍又到了,正劈滑到孙立的手掌,孙立握不住钢鞭,只得散手,就这样两人只得告负。

第十八章 以武会友

这时外面有一大汉叫到:“好棍法,杨某愿来讨教,”话音未落,跳入圈内。

卢俊义看去,只见此大汉生得七尺五六身材,面皮上老大一片青色胎记,腮边微露些少赤须,如此相貌,莫非是青面兽杨志:“尊驾莫非是杨制使?”

杨志拱手道:“正是某家,卢员外请了。”

他从兵器架上拿了一把朴刀,卢俊义疑惑他杨家将后代怎么不用杨家枪呢,但看杨志郁郁不得志的样子,不好意思问出来刺激他。

两人交战到一起,这杨志步战功夫甚为了得,杨家是世代将门,十八般兵器的基础功夫打得牢,卢俊义也有心承让。刀光烁烁棍影森森,约莫斗到七八十回合,卢俊义的棍越来越快,杨志招架不着,忙虚晃一招跳出圈外:“员外好功夫,在下佩服。”

卢俊义也笑道:“制使好刀法,小可用刀不如制使多矣。”

杨志有心结交卢俊义,告诉卢俊义自家住在何处,卢俊义答应改日登门拜访,杨志退到一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