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卢俊义也笑道:“制使好刀法,小可用刀不如制使多矣。”

杨志有心结交卢俊义,告诉卢俊义自家住在何处,卢俊义答应改日登门拜访,杨志退到一旁观看。

因为这御拳馆和殿帅府禁军的练武场很近,不多时,林冲和两个大汉从外而入。

林冲叫道:“师兄,我来请教你的枪法。可师兄要不要少歇?”

卢俊义因为习练姓高,尚未到任,兄弟们才有闲暇时间来此谈论武功。”

卢俊义哦了一声,本想告诉王进这就是高俅,但总觉不是好时机。

还是等到王进见了高俅后,慌忙逃亡之时再出手救他吧。

原著里王进最后并没有到种家,可能不想因为自己让种师道跟高俅闹翻,而是到西北某处隐居吧,因为时任提辖的鲁达鲁智深并没有见到王进,不过也不一定,但可以肯定王进过去并非好选择。

卢俊义又问徐宁道:“闻听徐兄弟有个家传的宝甲,披在身上,又轻又稳,刀剑箭矢急不能,唤做‘赛唐猊。’不知能否借来一看?”

徐宁顿时脸色大变,林冲和王进也面露尴尬之色。

卢俊义方才觉得自己这话有些唐突,忙给自己找台阶下:“徐兄弟,在下并无他意,只是想看看而已,如果徐兄弟珍惜此宝,我不看也没有关系,我能理解,像我家传的:“你这两个徒弟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真乃名师出高徒。”周侗听到此言并没有谦虚之意,却有自得之色,也难怪,这两个徒弟每个都是万人敌,不要说宋境,就是将契丹、党项、女真、蒙古等地的高手都汇聚汴京,他也有信心,自己这两个徒弟能够进入前五名。尤其是以卢俊义现在的身手,他要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当然前提是周侗不上场。这里的功夫主要指的是兵器格斗的功夫,如果说徒手格斗,卢俊义恐怕连燕青都不如,可是如果有兵器在手,谁会傻得用拳头呢。

卢俊义和林冲斗了上百回合才因为林冲速度再也跟不上卢俊义,节奏乱掉了,举措失当,被卢俊义抓住一个机会,挑飞了林冲的枪,林冲告负退下。

徐宁拿出祖传的钩镰枪,跟卢俊义战到一起。

这钩镰枪法四拨三钩通七路,共分九变合神机;二十四步挪前後,一十六翻大转围;十二步一变,十六步大转臼,二十四步,挪上攒下,钩东拨西;三十六步,浑身盖护,夺硬斗强。端的是变化多端,神妙无比。

卢俊义先是稳守,等熟悉了徐宁的套路后,方展开攻击。已经是七十多回合后,卢俊义才开始进攻。

尽管徐宁看过林冲和卢俊义切磋,自以为能以钩镰枪克制卢俊义的快枪,但事与愿违,渐渐就跟不上卢俊义的节奏,方百合左右,卢俊义又一枪挑飞了钩镰枪,徐宁告负退场。

第十九章 王进被高俅逼走

八十万禁军教头里面分作有都教头一人,时任丘岳,副都教头多人,周昂领头,下面还有二百多位各种各样的教头,有枪棒,有弓箭,十八般兵器样样都有教头,王进和林冲则是这里面武功比较顶尖的两个人,尤其是王进,真实武功冠绝这八十万禁军,但因为不擅长与长官结好,所以屈沉下僚。

王进等卢俊义稍微休息一下才进场拿起一根齐眉棍,卢俊义见状也拿起一根棍,二人棍对棍战到一起。

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两人都是稳重之人,先都持的守势,斗上上百合都不见火候。

卢俊义慢慢地有些急躁,便放弃守势采取攻势,棍走无影,棍走破风,一棍快过一棍,一棍重过一棍。

王进也以攻代守,攻势猛烈,这样两人的棍棒在空中叮当响个不停,你不能伤着我我也伤不到你。虽攻势加强,但防守也是不松,而这棍棒最易防守,两人又战了百合。

卢俊义的得过去地按照水浒传。说不通地咱按照历史走。另外施大忽悠对地理很是陌生。书中地理硬伤此起彼伏。让熟读水浒地卢俊义在这水浒世界走地难受无比。没办法只好启用脑中原有地记忆。实在想不起来就参照历史。

既然这高俅已经像书中所写。成为了殿帅太尉。很快就会找王进地晦气。自己等着吧。

这一天,卢俊义独自一人在大相国寺游玩。

翻烂水浒的卢俊义对这个地方可是非常仰慕,这里是鲁智深倒拔垂柳的地方,这是林冲开始倒霉的地方,这里更是东京汴梁较为繁华的一个地方。

这里好生热闹,可惜鲁智深还要二年才能到此,否则就能尽快结交到这水浒中唯一可称得上大侠的英雄好汉。

这个时代并没有什么城管一样的烂货,也不可能会为了几十万个地痞流氓的就业问题而去影响几千万名底层市民的就业问题。所谓市容市貌并不需要费太大心思去整顿,不适合摆摊的地方你让他摆他都不摆,适合摆的地方你怎么轰都会有人摆。

像这大相国寺,每天过来游玩上香的十几万人,怎么少的了那些卖小吃的耍把戏的,除非皇帝出巡到此,否则这里人潮拥挤是肯定的。

来到东京这里结交英雄豪杰,五六天地里已经树立了不小的名声,但是不够,何况最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发生。尽管北京那边的生意极需要整顿,他还是要在东京再呆上一段时间。

起身准备去其他地方转转的时候,突然从寺门外冲进来三个小丫头。正是金瓶姐妹和林冲的丫鬟锦儿。锦儿喊道:“员外,主人在家里等你,有很紧急的事情。”卢俊义二话不说,撒腿就往林冲家赶。

林冲家离大相国寺并不太远,一会功夫就到了。

林冲家里有周侗徐宁孙立等,大家都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卢俊义忙问出了什么事情?

林冲咬牙切齿道:“新到的高太尉太没有人性。他徇私报仇,要逼死王进大哥。”然后将王进和高俅的宿怨一五一十说了出来。正如书中所写,高俅心胸狭隘之极,一定会设下百般诡计致王进于死地。王进有些脑筋,必定已经潜逃跑路了。

卢俊义心说,这高俅更没人性的事情还没有做呢,忙问:“王进大哥怎么打算的?”

第二十章 十字坡

林冲答道:“他想到延安府老种攻略相公那里去。”

书中暗表,这老种略相公正是种师道,而非他的父亲种谔。因为种谔出生于公元一零二七年,死于一零八三年了,尸骨已经埋进土里快三十年了。他儿子种师道(出生于公元一零五一年),这一年已经六十岁了,执掌边关称之为老种正适合。而鲁智深目前服役的那个小种略相公应该正是种谔的小儿子,种师道的弟弟,种师中。那个老种略相公的老字可以理解成为老大的老。这两个兄弟后来到靖康年间都已经七十多岁了,还要替那个该死的赵宋朝廷守东京,可惜在昏君奸臣的破坏下最后功败垂成。这两位老人正是跟宗泽一样值得敬仰的民族英雄,原来水浒传上字里行间也显露出曾在这二人手下服役的鲁智深、杨志、汤隆对这两个老将满含的尊敬之情。

只是这两位老将对赵宋朝廷的忠心耿耿,却能让卢俊义从中大做文章。

其实真实的历史上是有王进的记载的。禁军将领(文献中没说是教头)王进在京城得罪了高官(文献中没指明是高俅),逃到延安种师中门下守边关,在西北领兵和西夏的小股部队有过战斗,皆获胜。又任先锋,在后来的太原战役中,随同种师中力战而死。

不论看水浒,还是看历史,王进都是很有本事却命运坎坷悲惨的人物,不行,不能让王进落得这样的下场,更不能便宜了赵宋那个昏庸朝廷。

卢俊义忙叫道:“王进大哥和那种师道可有古旧?”

林冲答道:“并不曾听说。只是那里的军官们多次到东京来,对王大哥的枪棒功夫甚是推许而已。”

卢俊义听到此言,心道收服王进的良机到了,急忙跑了出去,其他几人也跟着跑了出来。

到了王进家,只见那两个殿帅府的底层军官张牌军和李牌军在王进家门口焦急的转悠。看那大门已经锁上,卢俊义顿时明白怎么回事。

想必王进已经瞒过这两个人,星夜带着老母亲逃离东京。只是他们一人一马走的并不太快,快马加鞭还能赶上。

忙和林冲等人到僻静处商议,把自己的猜测讲给他们听,让林冲找些王进下属亲信帮忙掩饰一下,给王进的逃亡争取时间,同时告诉周侗让老爷子带着丫鬟自行回大名府,而自己将飞马去追赶王进,劝服他改变行程。

周侗、林冲疑惑道:“王进前去老种攻略相公处。他地满身武艺便有了用武之地。这不是很好吗?你去追赶他作甚?”

卢俊义苦笑道:“王大哥和种师道并不熟悉。种师道不可能会为了王大哥而得罪这皇帝身边炙手可热地当道红人地。王大哥也须知道此理。此番前去延安只是幌子。莫不是在那边就此归隐不问世事。这可浪费他这绝世武功。我要前去劝说他做一番事业。”

周侗这才理解:“官场上地事情向来如此。只有锦上添花地。没有雪中送炭地。可以理解。你这就去吧。家里地事情你且放下心。”

林冲、徐宁要当值。宗泽、孙立要前去登州任职。李纲要赶考。而杨志被派去太湖边监督搬运花石纲赴京交纳。只有卢俊义一人有时间去做这样地事情。而卢俊义为了挽救这个大才。耗了重金买了一匹白马。北宋时期中原严重缺乏马匹。卢俊义买到地这匹白马也只是比一般耕地拉车地驽马好上一点。只好凑合骑着。马不停蹄地向延安府赶去。

已经过去三天了。一路上并没有看到王进母子。卢俊义心想。往延安府就这一条道。怎么会遇不到呢。他们母子就一匹马能走得快吗?

这一天。来到河南孟州地界。看到前面有条大岭。奔过岭来。只一望时。见远远地土坡下约有十来间草屋。傍着溪边柳树上挑出个酒帘儿。

卢俊义口渴,奔下岭来,山岗边见到一个樵夫,挑了一担柴过来。

卢俊义叫道:“汉子,借问这里地名叫做甚么去处?”

樵夫道:“这条道路是孟州道。这条岭前面大树林边,便是有名的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