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之枭雄卢俊义-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臂力强悍些谁就能赢。历来马上猛将都是臂力强悍的怪物,像三国关羽张飞之类,一刀一矛下去,寻常臂力的人很难接着,一刀就将臂力孱弱地人劈成两半。

宋朝的经济还算不错,这一万兵丁从小营养不够的只有孤卫里的一千人。其他大多数人算不上丰衣足食,但至少能保证住一日三餐。他们跟着卢俊义出来造反最强大的动力是乱世的感召,是对功名利禄从龙之心的渴望。要知道,宋朝是读书人的天堂,是练武人的地狱,渴望通过战功光耀门楣封妻荫子地武人常常失望,这些年轻人不甘混在禁军里饱食终日混吃等死,就追随卢俊义前来。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并不单薄瘦削,甚至有的超重肥胖。但臂力强悍的屈指可数。究其原因,一个是营养不到位,素食太多,肉类太少,豆制品吃的也少。第二个就是锻炼严重不够。

牛是农耕时代宝贵的社会财富。无论是小农家庭,还是朝廷,对牛大多关爱有加。宋代法律规定严禁屠杀耕牛,为了口舌之欲杀牛者,劳动改造一年半。如果牛有问题了。非要杀,也得向政府报告缘由,由官家统一来杀。像包拯就审过一个案子,一个人嫉恨他邻居,就把他邻居家的牛杀了,然后报官。在这样的情况下,普通百姓基本吃不了牛肉,原水浒传里动不动大碗牛肉宣泄的是一种对朝廷地反抗。并非实际情况。这样一来,百姓基本上很难吃到牛肉,而羊肉和猪肉根本不能像牛肉那样给人体的强壮有很大帮助,素菜和猪肉的搭配并不合理。牛肉没办法大规模普及,那找些代替的吧。那就是鱼和豆制品,补充蛋白质。梁山水泊最不缺少的就是鱼,但是为了不涸泽而渔,卢俊义还特意让燕青的后勤部派出专人负责养鱼,不能光捕不养。还在梁山附近的小岛上圈出空地养鸡。务必使每个战士每天早上都能吃到一个鸡蛋。另外从山东等地买来大豆。做成一系列的豆制品,使得明天战士们都能喝到豆浆吃到豆腐。本来还想整点牛奶。后来看大规模养殖不起来,等以后出了梁山再说吧。

营养问题初步解决了以后。就剩下了锻炼问题。

显然除了原来地三卫士兵,其他士兵都没有锻炼的习惯,也不知道怎么锻炼。所以一开始卢俊义做了表率,率领所有排级以上的将领们制定了非战时的训练课程。

每天早上,绕着梁山这个岛跑一圈,梁山方圆十里,也就是周长十里,也就是五千多米。当然一开始只跑二千米,然后每隔十天加上一里地,卢俊义领头跑,头一百个跑到的早餐加倍,后一百个没有早餐。有主公带头跑,其他士兵不甘示弱,也不想没吃到早餐,都争先恐后跑了起来,包括娘子营和童子营。等大家的体力都能支持着跑完环岛一周,便在一圈的基础上加上一里地;最后要求身着盔甲跑,然后再背着十斤二十斤的负重跑。

跑步完毕后。就开始练习太祖长拳。卢俊义原本想教授后世地军体拳。后来看大部分将士都会打太祖长拳。干脆就把这个当做一个健身操。就不拿自己记不全地军体拳出来闹笑话。

打完拳后。开始吃早餐。吃完早餐。就开始进行宣讲会。一方面也是让大家休息一下。一方面进行洗脑活动。宣讲地东西基本上都是卢俊义亲自编写地。目地加强士兵对自己地效忠。加强民族意识。加强对时局地忧虑。加强对赵宋朝廷和北方蛮族地憎恨。宣讲会由每个连级地政委组织。统一以连这个级别开展。同时还让每个士兵讲解一番他地苦大仇深地人生。当然这样地战士是要真人真事。不能弄巧成拙。

一刻钟地宣讲会完毕后。就开始进行耐力和肌肉训练。先来伏地挺身。就是俗称地俯卧撑。卢俊义带头做。先以二十个为一组。头十天五组。然后每十天加一组。卢俊义自己是带着盔甲做地。甚至用单手去做。当然卢俊义将锻炼臂力地目地告诉了大家。不然大家定然对这个怪模怪样地运动心生抗拒。

随后是权当作休息地仰卧起坐。同样一天五组。二十个一组。每十天加一组。

卢俊义让青眼虎李云带着他地木匠队建造了三百个木质单杠。每天五组。十个一组。每十天加一组。单杠地数量不够。梁山上林木茂盛。其他人便拉着树枝在做。

这些训练要各级将领做地同时盯着自己地士兵。如果有一个人没做。那士兵上面地各级将领都要加做二组。有了这个制约。一万人都基本完全地做了下来。

引体向上的训练以后又是一刻钟的宣讲会,宣讲会以后,就是一个时辰的战技训练,长枪兵归拢在一起练习刺枪术,这个由王进等人统一教授;弓弩兵归拢在一起学习弓术或者弩术,他们当然还要学习弯刀术,因为他们背后都背着一把腰刀,如果敌军突袭进了弓弩兵阵营里,就弃弓弩抽出弯刀进行肉搏,弓术、弩术、刀术由燕青等人教授;骑兵归拢一起,练习骑术、马上弓术、马上枪术、马上刀术,这些由林冲、索超等教授;水兵则由张顺等人教授泳术、船上搏击术、航船术、船上弓弩术,有时候卢俊义也跟过来学习游泳,因为他前世就是因为游泳不好被淹死的,水浒中也是被淹死的,这两个惨痛的事实让他甘愿屈尊降贵,摆浪里白条为师,学习游泳之术,前几个月跟李俊等人在大海里学会了游泳,现在要跟着张顺学会在淡水里游泳,毕竟张顺的游泳技术高过混江龙一些。

等这些士兵们学累了,就开始进行有恢复性质军姿和队列训练。

卢俊义在后世大学军训的时候一直认为站军姿是浪费时间。等自己带兵了才知道站军姿是一个很枯燥同时又有很多益处的训练。站军姿可以使人挺拔,有利于拉长长高,增加人的力量感和定力感。当然,除了形体的锻炼,还包含毅力,纪律,服从等素质的考验。队列训练也是深有意义。严格的队列训练能够塑造军人特有的气质;树立威武的军人形象;能够提高军人的服从意识;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能够培养军人的正规意识;促进军队正规化建设。所有的训练卢俊义号令各级将领包括自己,都要陪着自己的士兵一起进行,不许搞特殊化。

大部分新加入的士兵开始对这一系列的训练很不满,怨声载道,但幸亏各个基层军官和政委都是从当初的三卫出来的,将卢俊义给他讲过的训练意义讲给自己的手下听,而且还呵斥道:“想当年老子训练有多苦有多累,老子哼都不哼一声,所以老子现在是你们的头。”然后这些老兵将自己当年在俊义武馆的经历讲了出来,这些新兵顿觉自己现在抱怨是多么的不应该。的确,伏地挺身、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这样的锻炼强度跟后世的特种兵,甚至跟原来俊义武馆的三卫人员比起来,都是小儿科。卢俊义之所以将强度制定的这么小,是因为这一万人接下来还有很多任务和劳动要完成,不能像当初折磨三卫那样将他们整的奄奄一息的。

五个时辰以后的时间,分派这些士兵有的帮忙陶宗旺的工事队修筑关隘,有的帮李云的建筑队修建石楼和洞穴。

第七十三章 建设种田

当对军队的编制完成了以后,卢俊义就将注意力放在梁山这个根据地的发展。所谓的根据地,都是暂时的根据地,想当年的瓦岗寨和以后的井冈山、延安等根据地的革命使命也只是延续了几年或者十几年。以卢俊义的规划,梁山的根据地使命只怕会更短。

梁山岛所处的位置甚为不利,历史上还从来没有那个革命势力是从水上发家的进而统一天下的,他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只能作为一个暂时的根据地,无法支撑太久。

同样太行山也是如此,那里同样也没有发展出来很厉害的武装,瓦岗寨面对的隋末时期是一个好时期,他不同于卢俊义现在面对的宋末。这个宋朝期间爆发的农民起义屈指可数,就这几件,要不在梁山水泊,还不就是那个太湖或者洞庭湖。真正的官逼民反的现实还没有很严重,梁山的一百零八人没有一个农民,很多人是甘愿上梁山的或者被原本上梁山的人胁迫上来的,真正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冲、武松等寥寥数人。像卢俊义、徐宁、朱全、秦明等一大批人都是被梁山原本的人用阴谋诡计给整上去,如果梁山上的人不去暗害他们,可能他们回去反金或者干些别的什么,总之不会做贼。

卢俊义没有过于乐观地估计革命形势,他的夸夸其谈他自己有时候并不相信,但是事实已经把他逼到这个份上了,他绝对不甘心跟赵宋朝廷都死在靖康之耻,也不愿跟着赵构小朝廷狼狈逃到江南,苟延残喘地直把杭州作汴州。

虽然梁山做为根据地的寿命只有三五年,但还是要建设的,不然连三五年都很难支撑。所以他授意青眼虎李云和九尾龟陶宗旺筹办了一个建设部,隶属于统帅部的领导。全面负责梁山根据地的建设。首先紧要的就是工事地建设。

将梁山大寨那些木栅栏全部换成石墙。将梁山岛造成一个坚固的城堡,只留着金沙滩做为船舶停靠地地方。虽然整个梁山上有很多横切地悬崖可以利用,但需要整修砌成石墙的地方依然很多,单靠陶宗旺原有的泥巴匠团队是不行的,所以卢俊义拨给陶宗旺二个团的兵力,用下午的时间协助他砌城。

建造城墙地经验陶宗旺是有的。他父亲就曾经参与过光州(今河南信阳)府城的修建。陶宗旺决定用砖石混合砌筑的结构来造这个城墙,山石承重力好,又能抗自然侵蚀,所以山石做为外壁,当山石不够时,就用烧制的巨型青砖,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蝶”(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

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叫做“水泥”的粘合物。这种东西自然是卢俊义发明地。高级水泥咱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