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工业大亨-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纯度。我们先不管造价问题,在原材料选料方面要下苦功夫,化学溶剂就暂时购买现成的,看看化学研究所能不能想办法提高纯度,哪怕是通过实验室方法制备。我们先要做到有,再去想办法降低成本,籽晶就先想办法到国外购买更高纯度的,反正要不多少。好了你去通知长胜精工的郭东带几个技术员过来吧!就说是我要求的。我在这里等着。”沈丹青边说边用手式示意,让张向东去打电话。这个时代就是有一点不方便,没有手机。要打电话还得去办公室,沈丹青他懒得走,因此让张向东代劳。
  沈丹青他一等就等了一个多小时,郭东才带着人急匆匆赶到。
  “老板,你有什么事需要我们做吗?”郭东知道老板肯定又有事要他们做了,因此问道。
  “来得好快啊!来,我带你们去看看制造单晶硅的生长炉,然后再告诉你们需要改造的地方。”沈丹青说完就带头走到单晶硅生长炉前。
  等到他们都走到跟前,他指着行车吊吊着的盖子说:“这个盖子里面需要加隔热反射装置,就像一个聚光镜一样,把热量都反射到里面的坩埚内。还有炉子内的电阻线圈也要改进,(ps:这里和炼钢的电磁炉不同,多晶硅是非金属所以只能用电阻丝加热。)要能够用电脑程序自动控制温度,最高温度要超过1650度。还有仅仅是真空也不行,需要能够充氩气,并且能够控制气压压力。仅仅是真空并不能保证里面没有氧气。再一个在炉子的外面,需要制造一个磁力场,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提拉效果。最后一个最关键的改造就是提拉装置,你们要用自己的技术改良,并使用数控技术。这几个改造任务很大,你们干脆重新做一个吧!这其中要做许多实验,你们两方合力慢慢改造吧!”
  郭东听得头都大了,需要改造这么多,真得不如重新做了。就苦着脸回答说:“老板,我们没有丝毫经验,只能和这里的专家研究通透了,掌握了制造单晶硅的生长原理,才能动手制造,我们需要时间。”
  “好你个郭东,我是个不讲道理的人吗?我当然知道有难度,你们尽管先学习原理吧!掌握了原理,以你们的机械工艺技术,就应该不难了。我等着你们的好消息。”听到郭东摆困难讲委屈,沈丹青笑骂他道。未完待续
  ………………………………
  七十四章工控芯片
  确实如沈丹青所说,长胜精工的精密机加工技术在此时的国内来说,就像开了外挂,别人费尽千辛万苦也做不到的事,长胜精工却可以轻易做到。如果让他们掌握了制造单晶硅的生长原理,他们就可以很容易地制造更先进的生长炉。
  单晶硅和多晶硅其实是同样的物质、同样的晶体。只不过一种是晶体排列方向一致而另一种是无序排列,因此造成的材料性能相差天远,价格也相差天远。
  要怎样才能使硅晶体的排列保持一致呢?科学家们经过不断地实验,得出了三种方法:1、直拉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2、区溶法,是制造高压配电设备的最好材料。3、外延法,是制造薄膜单晶硅的最好方法,造价较高。
  沈丹青他现在要做的就是直拉法,造价相对便宜,便于大规模制造。
  郭东果然不是盖的,他只用了二天时间和长胜精工的技术员向非金属研究所的专家学习单晶硅的生长原理,又带人仔细地研究了单晶硅生长炉的关键部位的功用,再结合沈丹青提的几个要求,他心里就有了底。于是他就问张向东道:“张所长,石墨坩埚还有更大的吗?”
  张向东不明所以,但他也知道郭东不会无故发问。就回答他说:“我派人打电话向生产厂家问问,你能告诉我是什么原因吗?”
  “没什么,我发现石墨坩埚太小了,只能造3英寸的晶圆。麻烦你帮我向厂家问问最大能做多大的坩埚,因为我要根据坩埚来造生长炉。”郭东简单地讲了原因。
  他说得轻描淡写,落在张向东的耳朵里却是另外一番意思。似乎只要坩埚够大他就能造多大的生长炉。张向东怕他不知道难度,就好意地对他说:“坩埚的大小也受提拉的单晶硅棒大小所决定,如果造太大了,就浪费了。”
  “我知道啊!所以我才叫你问他们吗!经过这两天的了解,我估计我们能造提拉20英寸左右的单晶硅棒的生长炉。”郭东见张所长不相信他,就向他托了底。
  “你说什么?20英寸,你知道吗?国外最高才能做到12英寸。大部分的生产厂家还在使用8英寸技术。你没跟我开玩笑吧!”张向东被郭东的话惊讶得张大了嘴,足以吞得下一个拳头。他不相信地举例反问。
  “张所长你放心我有把握的,你按我所说的去问吧!我估计可能要向他们特别定制,他们一定不会有这么大的现成的。”郭东向他做出了保证,张所长就没话可说了,有什么责任也找不到他头上了。他也不再说什么了,直接亲自去打电话问。
  电话一接通,他就先说道:“喂,你好!”电话那头也礼貌地回了声“你好”。
  “我是向你们购买坩埚的客户,我想问你们能不能定制坩埚啊!”张向东向对方说明了来意。
  “可以啊!我们有这项业务的。请问你需要定制多大级别的?”定制就能增加更多利润,对方的语气都客气了三分。
  “我们想要定制能提拉20英寸级别的坩埚。”张向东也装了回逼,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道。
  “什么?你们要定制这么大呀!那我还得问问厂里的师傅。你告诉我你的电话,我下午再打电话告诉你好吗?”对方虽然不相信,但有钱赚他也不会问,那不关他的事。
  “好的,我的电话:……。我等你的好消息。”张向东将号码告诉他,就挂了电话,这次他也没有底了。从3英寸直接到20英寸可不是一道简单的加法题,他估计生产厂家也没有把握。
  下午对方的电话准时打过来了,张向东早已守候在电话旁,这件事太重要了,由不得他不重视。他拿起话筒,里面就传来了上午那人的声音:“喂,我就是上午跟你们打电话的,我问过我们厂里的师傅,都说难度太大,我们也没有把握,我们还要实验。如果你们一定要定制的话,价钱会比较高,你们能接受吗?”
  “价钱不是问题,你们尽管放心做,需要多少押金,告诉我帐号我立马让人给你们打过去。我只要求能尽快拿到坩埚。”张向东作为沈丹青的手下,也学了他狗大户的脾性。也别怪他,长胜投资集团实在是太有钱了。你想想,用中国的员工赚着发达国家的钱,又只在中国消费,这是怎么一个“有钱”了得的。
  有钱自然一切好说,对方见张向东一副不差钱的样子,心里就更欢快了,说话嘴里都带着蜜,销售人员的嘴巴子又能差到哪里去。张向东和他在电话里相互协商好后就挂了电话。“希望对方能做到吧!”张向东在心里默默的祈祷。
  张向东第一时间就打电话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了沈丹青,这件事情也只有老板能拿主意了。
  沈丹青听张向东说完事情的经过,只沉默了几秒钟就用斩钉截铁的语气回答说:“我们不能干等,我们没有时间浪费了,后面还有太多的困难等着我们去克服。你让郭东就按能提拉20英寸单晶硅棒的尺寸去开始制造设备,设备制好了还仅仅只是开始,后面还需要经过许多的实验,来采集数据。另外那种特殊的化学溶液,你让化学研究所想想办法,或许可以让技术信息部去国外想办法购买点样品回来。算了就这样吧!技术信息部我会打招呼的,再见。”
  等沈丹青挂断了电话,张向东还拿着话筒久久没有放下。听完老板的话,他的内心已是心潮澎湃。这是怎样一种眼光和胸襟啊!他所里的专家研究了近两年,都没有什么进展。老板只看了一次,就指出了几个关键的问题,更是派郭东率领长胜精工的技术员来设计生长炉。听郭东的语气造20英寸单晶硅棒级别的生长炉似乎很容易,这就证明老板的眼光很准,好像他早已预料到一样。要知道国内此时还只能造3英寸级别的单晶硅棒,这还是从国外进口的设备技术,并且只达到6个9的纯度。想到这里他就对老板更加崇拜了,尽管他的年纪比老板大两倍有余,也丝毫不能减弱他的粉丝心态。老板已是一个不能用年纪来衡量的传奇。
  郭东得到老板的指示后,就带领长胜精工的技术员返回了长胜精工。他首先和参与设计人员开了个商讨会,在会上他将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告诉了大家:“在老板所提的要求上,我再加几条。最高温度要保证1650度以上,机械控制设备要用我们最好的工艺来做,炉体也要保温还有炉盖必须能自动开关,每次都要扭螺丝很浪费时间。”随后他就将设计任务做了分派,谁负责总体设计、谁负责某个关键部件设计、谁负责炉身设计、谁负责炉盖设计。
  会后他又让人联系金属研究所,问他们要耐高温合金和高纯度钨合金。钨合金是用来制电阻丝的。其它制造生长炉的材料他们公司就有,而保温石棉材料非金属研究所就有。就这样长胜精工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
  而沈丹青安排长胜精工和非金属材料研究所的研发任务后,他就去了电子研究所。他前世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到并行工程,名字很高大上,但其实意思很简单。
  今天他也要搞并行工程了,还最多有得2年公司就要制造微型芯片了。因此电子研究所也要开始设计芯片了,芯片的种类很多,凭电子研究所现在的力量只能先设计简单的芯片,像工控芯片、嵌入式芯片、低端存储芯片等。
  因为事先有通知,沈丹青带着秘书刘泽平到达电子研究所时,洪涛带着几个中层管理人员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二人。
  洪涛还热情地帮沈丹青打开车门,身为香港人,等级尊卑他可是从小就耳濡目染。因此动作很自然,丝毫不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