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工业大亨-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其实RBNEC公司的饭岛博士早在九一年就发现了这一独特的炭原子新型结构,并且通过不同的方法都获得了这一新型材料。但因为造价高昂、用途狭窄,而且不具备不可替代性,和单晶硅等新型材料身份相差巨大,可以说是个鸡肋,未来能否有新型突破,谁也不知道。因此他们未对这项发明进行封锁,技术资料也很方便获得。当然这只是他们当时的观点,而未来炭纳米管晶体是代替单晶硅的最理想的芯片材料,不过就算是几十年后的2017年都还没有突破,可见它的制作技术难度极大。正因为如此非金属研究所的研发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已有少量实物。因此当沈丹青兴冲冲地赶到非金属研究所时,他们还高兴地给他看了实物。可当沈丹青通过高倍电子显微镜观测到实物样本时,心里却有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看到炭纳米管的单层结构是标准的六边形,但径向结构却是乱糟糟的,根本不规则,有大有小,大的达到近百纳米,小的却不及一纳米,而且排列很不规则。于是他就问负责此类研究的专家们:“炭纳米管的径向排列不能保持一致吗?就像它们的一维结构是标准的六边形结构一样。”
  “不能,老板,目前我们的技术无能为力,这不像物质的单晶生长,我们现在没有理论和技术能够控制,我相信RB也不能,否则他们不会公开技术。”
  他们之中,其中领头的专家回答了他的疑问。但也如向他泼了一大盆冰水,从头淋到脚,沈丹青此时的内心瓦凉瓦凉的,他以前的设想在这一瞬间就破灭了,他制造微型芯片的道路上一下子就提高了无数倍难度等级。如今他也不得不同欧美国家采用同样的技术工艺,已没有捷径可走。他对未来一下子就失去了信心,连专家的回答他都没有兴趣发表意见了。浑身上下就像挤出了骨头,没有半分力气。他无力地挥了挥手,踉踉跄跄地离开了非金属研究所。大家都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所以也都只能干着急,只有秘书刘泽平劝他道:“老板要不今天你就先回家吧!我看你现在也没有什么心态办公,不如回家好好休息休息,好养足精神。”
  “好吧!你送我回家吧!我需要一个人静静的思考,这段时间谁都不要打扰我,让我静一静。”沈丹青浑身没有了精神,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他说出的话是那么的微弱苍凉。刘泽平费了好大的劲才听清楚。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老板也不是近乎天人无所不能,他也仅仅只是一个凡人。未完待续
  ………………………………


第七十三章 :单晶硅
  沈丹青被刘泽平送回家里后,家里人看到他萎靡不振的样子都非常担心,但他们都知道,在公司的事情上他们帮不上忙,因此只能对他更加关心、嘘寒问暖,不让他再做家务事了,只是让他休息。连小丫头也难得地将重心放在了他的身上,对他更加关心了,有时晚上还故意引诱他。使沈丹青他好好地享受了难得的艳福。沈丹青觉得自己就像汪洋大海上的一叶匾舟,有一个随时可以停靠的安全港湾,这就是家。在外面有什么委屈困难,回到家里就能得到家人的关心和心灵的抚慰。
  如此过了一周,他终于将精神养足,有精力思考以后的发展了。
  他发现如果要走欧美的老路,那么现在就更加要加紧进行相关技术研发了。本来就落后太多,更不能浪费时间了。
  于是他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工作中。他一上班,就什么都不顾问,径直去了非金属研究所。所长张向东诚惶诚恐地接待了他,毕竟一周之前老板就在他们研究所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虽然他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但他却知道是老板平生唯一一次打击。以前他从未见到,他见到的老板总是那么的睿智那么的自信。全集团上下,不论是普通员工还是他们这些高知识份子,都对老板敬若天人,任何人想要在老板这个年纪,达到他这样的成就,简直就不可能。世界上从无先例,更难得的是他不仅仅是有钱,而是率领公司在工业科技方面都达到了全国前列。没有人能自问比肩老板,做到他一样的成就。
  “老板,欢迎你到我们研究所来,我们大家都盼望能得到老板的点拨,好有所寸进。”张向东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老狐狸,说的话怎是那么的世故。
  “自从上次我从这里了解到炭纳米管还有许多缺陷,我一下子受到了打击,但你们不能放松研究,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们,将来炭纳米管晶体是代替单晶硅最好的半导体材料,它的开关反应速度是硅晶体的一千部甚至更多,是下一代最理想的半导体材料。不过需要你们持续不断的研究,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能放松,从现在就要开始研究。”说到这里他歇了一口气,才接着说道:“我今天来是另外一件重要的事,高纯度单晶硅材料研究也是你们非金属研究所的任务,你们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吗?”
  “当然有,这也是我们主要的研究方向,不过目前我们只达了四个九级别纯度的材料,就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一时间没什么进展。”张向东知道老板最讨厌不诚实的人,因此不敢有半点隐瞒。
  “这怎么行,我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九个九,你们遇到了什么难题我会一一跟你们解决,目前我们落后欧美太多,一点时间都不能浪费,既然欧美已经能做到,并且能够商用。就证明这是我们的方法错了,我和你们一起研究改正。从明天起我就在这里上班,我今天先回去整理一下思路,我就不看了,我们明天再见吧!”沈丹青就知道会有这样的结果,因为他前世从急冻人大大的小说里面知道了许多技术的难点。说真的工艺技术是最难模仿的,人家也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才慢慢的摸索出来的,不是谁就能一下子学到的,还好他前世就喜欢看工业流小说,了解一些皮毛。但恰恰是这些皮毛,就是制造高纯度单晶硅的的关键技术。他得先回去好好的回忆回忆,看能不能记忆起来,但事情往往不会如人所愿。他拼命的回忆也只记得石墨坩埚表层必然涂石英层,石英层上还要涂一层泡沬隔离层,这里一种特殊的化学溶液,具体是什么化学成份他就不知道了。
  石墨坩埚国内有厂家已经能够制造,他不打算再自己搞了,买现成的算了。甚至国内已经能够制造三英寸硅晶圆,他也想让人去联系一下,看能不能出钱购买相关技术。如果不能再自己想办法。制备大尺寸硅晶圆,最关键的是提拉控制设备,至于温度控制和压力控制12英寸硅晶圆和三英寸硅晶圆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区别。当然还有个最重要的磁场力控制,这些都需要手下的研究员去慢慢的实验,没有捷径可走。
  第二天,沈丹青就真的直接去了非金属研究所。张向东热情地当了他的跟班,好让老板更快地得到解答。
  “我今天不来虚的,你带我去看看你们制造单晶硅的炉子吧!看看问题到底出现在哪里,我们一样样解决。”沈丹青说完就要张向东带路,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一副雷历风行的样子。
  制造单晶硅的炉子从外表看朴素无奇就像一个锅炉,因为没有开火,沈丹青从玻璃观测口看里面也是乌漆吗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
  “能打开吗?我想看看里面。”他问张向东道。
  “当然能够,我们每次加料、还有每开炉一次都要进行清理,都需要打开盖子。”张向东早就做好了回答的准备,一切技术细节早已经了解的清清楚楚,而且已经背得滚瓜烂熟,因此沈丹青一问,他就能马上给出回答。
  旁边早有人伺候着,他们听到老板的命令,马上就控制行车吊进行开盖。长胜精工所有的生产车间都有行车吊,仅凭这一点就比国内绝大部分的工厂条件不知好多少了,这个时期大部分的厂家都是用手葫芦吊呢!毕竟行车吊太贵了,而且对厂房也有高要求,一般的厂家都达不到。
  经过多人的齐心努力,也用了十多分钟时间才拆掉螺丝用行车吊把盖子吊了起来。
  看到盖子他就发现了问题,没有保温反射功能,再看到提拉机械控制设备也是采用的人工操作。已经不需要多看了,于是他就问张向东:“这套设备你们是从国内购买的吧!”
  “是的老板,我们没有相关的制备技术,只有通过购买,但因为设备体积太大,无法从国外购买先进的炉子。”
  “这个炉子完全不合格,但我们可以从它的基础上改进,我粗略的看了一下,就发现了几个大问题。你还带去我看看石墨坩埚吧!”沈丹青对这个炉子非常不满意,直言其有缺点。
  “哦!老板你看出了什么告诉我们吧!我们也好加以改进。”张向东听到老板发现了问题连忙问他。
  “现在跟你说没有用,需要长胜精工才能解决,你们没有这样的工艺技术。这不是你们的特长。你还是先带我看看石墨坩埚吧!”
  石墨坩埚其实没什么可看的,跟炼钢的坩埚差不多,只不过要求更高。
  “你们就是这样直接投料溶炼吗?”看坩埚不是目的,他主要是想把他知道的两种方法告诉他们。
  “是啊!这已经是我们能买到的最好的坩埚了。”张向东不知道老板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好实话实说。
  “难怪你们的纯度达不到要求,据我所知的坩埚的内表面,必须涂一层高纯度石英层,在熔炼的时候在石英层的表面还要涂上一层化学溶液,这样在熔炼的时候它能够产生泡沫隔离层,很好的阻止石英渗入多晶硅里面,通过这几种方法能极大的提高多晶硅纯度。另外在高纯度多晶硅原材料和籽晶方面,我们也要自己想办法,国内的原材料达不到要求,目前国内制备单晶硅的纯度也只达到六个九的纯度,完全不符合我的要求,我要求至少要达到九个九的纯度。我们先不管造价问题,在原材料选料方面要下苦功夫,化学溶剂就暂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