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踏天无痕-第5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特别是最为核心的大雷光乾元杵,倘若能取走,那就算其他阵器都落在陈海手中,乾元玄极大阵也会因为失去中枢,只能分散为八个地阶防御法阵,威力顷刻间就会削减掉七八成。
  “走吧!”陈玄真、赵忠等人皆劝魏子牙道。
  陈海现在需要收拾城内的溃兵,一时半会还顾及不到这边,但龙骧军在燕京城外有八十万兵马,一旦让陈海腾出手,只要分出十万精锐往狼牙岭追来,他们再想从容脱身就困难了。
  要走,必须趁现在就走,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魏子牙也知道大势已去,咬牙跟俞宗虎说道:“我们先去武胜关,相信六阀与西园军此刻也不会为难我们;你也率部即刻北上,不要再在这里停留了。”
  “是,师尊。”
  俞宗虎更想往东,往青龙峪方向逃去,毕竟逃出青龙峪,他在历川也经营数年,有些根基,而从历川往东、往南,地域纵深更大,但想到从狼牙岭往青龙峪逃,龙骧军从神陵山派追兵速度更快,便低头奉命。
  俞宗虎让人备好百余黑狡马,恭送魏子牙等人在剑侍的簇拥下,先行逃往武胜关,继而也与副将朱厉等人安排从狼牙岭撤兵事宜。
  ……
  韩謇及妖将袁天岳率一万铁骑绕到北城德裕门与陈海汇合,这时候才彻底将骚动之极的宿卫军镇压下来,令他们不敢再往城门冲来。
  而此时北三门血流成河。
  被重膛弩射杀的兵卒不多,关键是重膛弩发威之后,冲出城门口的宿卫军吓得往城里逃,而城里的宿卫军又不知道情况,拼命的想冲出城,以致有两三千人在北三门内被硬生生的挤死、踩踏死,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不过,在龙骧军数路兵马从城内进入北城,将乱兵彻底围困住,形势才算安稳下来,但这时候已经是深夜了。
  这时候,帝妃杨巧儿和归宁侯赢累也在百余剑修的严密保护下,进入燕然宫。
  倒塌的潜真殿以及宫城南城楼残墟,已经被紧急清理掉,留下偌大的场地,还显得极其杂乱,不过燕然宫作为燕京城内最大的建筑群,宫城足有八里纵深,还将里许方圆、百米高矮的玉灵山整个都圈了进去。
  从天机学宫选拔寒门子弟编建的剑修营,作为临时的宿卫战力,驻扎在燕然宫的置高点玉灵山上。
  这时候燕京城内还是兵荒马乱的,燕然宫的防御体系一时半会还没有建立起来,仅在玉灵山部署防御法阵;杨巧儿与归宁侯赢累从神陵山搬进燕然宫,也暂时住在剑修营的驻营里,接受最严密的保护。
  站在玉灵山之巅,杨巧儿遥遥看着在暮色掩盖下的燕然宫,多少有些残破,心里感慨万千。
  虽然燕州的未来还杳不可测,但是换成一年之前,她绝对想不到能以这么快的速度走到今天这一步,是啊,谁能想到陈海在与内廷撕破脸之后,仅用半年时间就将燕京城收入囊中?
  这时候,陈海、黄歧玮、苍遗、宁婵儿等人从北城飞遁而来,杨巧儿待要迎上去问将卒伤亡情况,看到黄培义、廖云崖、姚出云、姚志、赵如晦、纪元任、姚文瑾、乐毅等将,这时候也纷纷从城中各地往玉灵山这边飞来,便知道陈海这时候将诸多核心邀来,是要事商议。
  杨巧儿这时候心里莫名的一紧,心想倘若姚氏这时候就想有取而代之、拥陈海为帝,相信黄歧玮、黄培义、廖云崖、纪元任、薛存、赵如晦等人都不会反对,那她与累儿该何去何从?
  虽然她与陈海早就有鱼水之欢,即便陈海念及旧情,不会杀死她跟累儿,但接下来的人生,她与累儿再次被送到某个不见人烟的山谷软禁起来,她真能甘心?
  “在太庙所发现那具腐烂尸骸,已经确认就是帝君,还请帝妃节哀,”陈海在众人面前,还是恭恭敬敬跟杨巧儿揖礼道,“此时诸位大人都在这里,还是要早早商议新帝登位之事……”
  杨巧儿疑惑的看了陈海一眼。
  “我与阀主以及黄真人等人的意见,归宁侯少经历练,继承帝位之后,治政经验或有不足,还需要太妃辅政,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京畿的局面安顿下来。”
  杨巧儿睁大眼睛,很是不理解,这么好的时机,陈海为什么不取而代之、自立为帝?
  陈海不是没有考虑到他自己去坐那个位子,但他既然已经识得修行之乐,也知道燕州之外有更高层次的天域存在,那所谓亿万人之上的燕州帝位,就再也不是他孜孜以求的最终目标。
  更重要的,赢氏立国数千年,在燕州根基极深,这时候不宜再横生枝节。再者,血云荒地与燕州彻底连接之时,他需要站在抵御血魔的第一线统兵作战,不可能长期留在燕京城内,那就需要在他之外,以杨巧儿、姚出云、黄培义等人为主,在燕京城建立一个相对稳定的朝堂体系,以便将来能将京畿以及更大范围内的郡府人马、资源,源源不断的调到抵御血魔第一线去。


第574章 谢觉源
  五月已然入夏,带着躁热气息的微风,吹拂着燕京城外无垠的金色麦浪。
  虽然战火在京畿平原持续有半年多的时间,但几场战事都控制在铁城岭、枫林渡、伏蛟岭以及燕京城等几处特定的区域内,持续的时间又不长,对农耕生产的破坏,甚至还远远不比六阀撤出京畿平原。
  经过了十几日的收拾,潜真殿垮塌所产生的残砖断石完全移除出去,重新修建了宫城南城楼,又将姚氏的八极锁龙阵部署于玉灵山之中,燕然宫总算稍稍恢复了旧貌,能够正常运转起来。
  依照攻陷燕京城那一夜的商议,归宁军到五月中旬就缩编到三十万人,而黄培义辞去归宁军中郎将一职,由姚出云接任,执掌燕京城及附近地区的防务。
  黄培义辞去归宁军中郎将之后,将出任左丞,会在姚出秋、赵如晦、苏原、纪元任等人的辅助下,重建外廷体系,执掌天下政务。
  而在剑修营的基础上,陈海又从归宁军、龙骧军及天机学宫寒门子弟里遴选两万余精锐,组成新的宿卫军,负责燕然宫的宿卫,一并由姚出云节制。
  而陈海则亲自执掌太尉府,归宁军、龙骧军、新宿卫军以及天机学宫、将作监等军司,都将纳入太尉府的管制之下,姚志、孙干、周景元、薛存、姚启泰、郭泓判等人则进入太尉府担任司丞、长史等职,协助陈海执掌天下兵权。
  杨巧儿与归宁侯赢累,这时候也是从玉灵山下来,分别住入宁寿宫、太子东宫,着手筹备新帝登基这事。
  攻陷燕京城,前后共有三十六万宿卫军兵卒投降,将燕然宫剑侍出身的武官全部剔除出去,大部分将卒都是出身京畿平原的寒门子弟;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燕京城被围困之后,魏子牙他们从燕京城强征入伍的宗阀庶支子弟及扈从。
  不过,这些宗阀庶支子弟及扈从,都出身中小宗阀;六阀的嫡系子弟,在陈海与内廷的矛盾激化之后,差不多都通过赎买,逃出燕京城,撤到蓟阳郡去了。
  这也使得这三十六万降卒,来源要比想象中纯粹得多。
  陈海一方面将三十六万降卒移驻到神陵山,接受龙骧军第三、第四镇师的改编,同时通过左丞府,正式颁布新的均田分封策,将六阀在京畿平原的湖泽山林耕地,统统没收,分封给龙骧军及归宁军的将卒。
  然而六阀及附属宗阀在京畿平原所占的土地太多了,不算圈起来供给嫡系子弟潜修或大造府邸的大片山林湖泽,仅耕地就高达两亿亩,加上此前没收宿卫军所占的田地,差不多占到京畿所有耕地的近半。
  在整编三十六万降卒的同时,陈海没有急于发起对武胜关的攻势,而是率先联手黄氏、姚氏,在京畿平原发动起分地运动。
  这一次,不仅将六阀及附属宗阀,以及之前旧宿卫军所强占的耕地,都拿出来,除了分封给龙骧军、归宁军将卒之外,更多的部分就则分给之前完全依附于宗阀的佃农。
  姚氏也差不多将玉庭山两翼所占的耕地都拿出来,解除上百万佃农对姚氏的人身依附。
  此举,除了要解决龙骧军未来的兵源问题,还主要是将京畿平原所产出、之前被宗阀大量占有的资源,能够真正的通过田税、商税、矿税等政体手段,纳入国库。
  未来仅京畿平原每年所能征收的田税,就将高达五六千万石粮食;加上这次直接没入六阀、纳入国库的大量药山矿场,以及六阀丢弃下来的大量铸造工场、作坊等等,才能奠定起将来抵御血魔入侵的物质基础。
  没有这些,陈海即便将来能在西北域集结数百万大军,但后勤补给怎么办?
  即便他们将来能与河西联手,在榆城岭、铁流岭、太微山、贺兰山一线建立起稳固防线,但只要有少量的血魔渗透进来,河西、天水等地的农耕生产也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到时候他们就必须依赖京畿平原以及京畿东部、京畿南部地区的供给。
  甚至这时候,陈海就需要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沥泉,进一步扩大在沥泉的天机战械生产基地,要在玉庭山以西,继续修筑新的通道出来,保证物资运输的通畅。
  这时候除稳定京畿形势、整顿军务有大量的事务要忙,以九藩六阀为代表的宗阀势力,也因为宿卫军的大溃,更加倍躁动起来。
  每天的军情文函,犹如雪片一般飞入就建于玉灵山东麓的太尉府。
  太尉府与左丞府以及执掌天下宗门的天枢院等中枢机构,都在皇城之中,以太尉府、左丞府最为核心,由于太尉府位于玉灵山东麓,又称东府,左丞府位于玉灵山西麓又称西府,东府又与太妃杨巧儿所住的仁寿宫,仅隔着一道朱红色宫墙。
  这段时间的事务太繁忙了,即便有孙干、姚志、姚启泰、周景元、薛存等人相助,陈海还是忙得焦头烂额;宁婵儿也是暂时留在太尉府,协助陈海处理军务。
  陈海到姚文瑾统领的第三镇师大营,与姚文瑾研究过第三镇师出兵铁城岭、进攻武胜关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