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踏天无痕-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海到姚文瑾统领的第三镇师大营,与姚文瑾研究过第三镇师出兵铁城岭、进攻武胜关的方案后,与苍遗遁飞回太尉府,看到大殿内正帮他浏览公函的宁婵儿,手里拿着一纸帛书,秀眉紧紧皱起来。
  陈海走过来,从宁婵儿手里接过公函,却是黄双传文通禀雁荡原最新的势态。
  凉雍郡苗氏,已经完成了兵力集结,六十万铁狼军聚集到潼口东北方向约五百里外的斩马岭,而此时河西在卧龙城所聚集的兵力也达到前所未有的五十万之多。
  目前是初夏五月,从斩马岭到潼口城,外围洪水滔天,只有紧紧挨着秦潼山西北麓的坡地,有通道能直接进攻潼口城,但这条通道相对狭窄,而龙骧军战禽营可以从秦潼山西麓深处快速出击,这诸多因素,使得六十万铁狼军暂时还没有从斩马岭出来,对潼口发动猛烈的进攻。
  但不管怎么样,潼口、天钧、雁荡等城的形势已经是岌岌可危了,陈海再不派援兵过去,以黄双、阎渊所部不到四十万兵马,是很难挡住河西、凉雍军加起来已经有一百一十万的联军的。
  “是到放弃雁荡原的时候了。”陈海微微叹道。
  同在公厅大殿里协助陈海处理公务的孙干、姚启泰、薛存等人皆是一惊,说道:“雁荡原是龙骧军起事之地,费尽心思经营多年,放弃太可惜了,而且龙骧军守住雁荡原,与华阳宗的结盟才成立,一旦我们从雁荡原将兵马撤出来,华阳宗或许会很快投降敌方……”
  “龙骧军还没有那么强的实力,支撑多线作战,黄双、阎渊所部撤入易守难攻的秦潼山,才能确保我们没有后顾之后,”陈海说道,“至于天水郡,我会派人过去,劝吴澄、吴恩、屈锡元率族人迁入秦潼山……”
  “吴澄曾与云崖将军率十万兵马,将董畴围于秦潼西关,吴澄最终还是让出一道路,让董畴率部撤回河西;而在那之后,吴澄又借口让云崖将军率部增援我们,由他亲自坐镇秦潼西关,”孙干带着极深的疑惑说道,“要是吴澄能让云崖将军多率几万兵马过来增援,我也不会疑他,但云崖最终只率得两万兵马进入京畿,吴氏、屈氏,未必就愿意率族人迁入秦潼山。”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哪里管得了那么多?我派人去劝,愿不愿意还是要看他们。”陈海说道,让孙干他们立即拟定龙骧军第一、第二镇师四十万精锐以及上百万亲族、匠工从雁荡原撤往沥泉的详细方案,让黄双、阎渊那边执行。
  陈海坐回到长案后,正准备将宁婵儿帮他甄选出来的重要文函通读一遍,这时候就便有两道极其强大的气息,直接往太尉府这边而来。
  其中一人的气息他非常熟悉,乃是黄氏老祖黄岐玮,而另外一团气息似秋日暖阳般冲正平和,但绝不在黄歧玮之下。
  “黄老祖将谢真人请出山了!”
  陈海欣喜的站起来,带着苍遗、宁婵儿、孙干他们,走出公厅大殿迎出去,过不多时,就见黄岐玮与一位蓝袍老叟并肩走进来,不是西岭剑尊谢觉源,又是谁?
  谢觉源乃是燕州极少数崛起于寒门、却没有建立、繁衍宗族的天榜强者,又因为扶持寒门弟子,与黄歧玮矛盾渐深,最后同门师兄弟不和,离开贺兰剑宗,百余年前就到燕京潜修。
  谢觉源曾担任学宫大祭酒,之后又出任天枢院副使,位在三公九卿之上,但宗阀割据地方以来,执掌天下宗门的天枢院就名存实亡,天枢院副使也只是虚衔。
  在文勃源、赵忠等人控制宿卫军、内廷以来,谢觉源既不愿意跟内廷同流合污,又不愿意投靠英王,赶上那时贺兰剑宗被河西逐到野孤岭,他便索性率弟子到野孤岭附近择地隐居。
  谢觉源虽然没有返回贺兰剑宗,但与黄歧玮百余年前的恩怨,也因此举算是消弥了。
  陈海此时能直接争取到的天榜强者实在太少,自然不会放过谢觉源,拿下燕京城后,便托黄歧玮亲自回野孤岭,劝谢觉源出山。
  谢觉源不仅是道胎境天榜强者,他在学宫担任大祭酒也有数十年之久,期间又额外扶持寒门子弟,声望极隆,像纪元任、薛存等人都受到谢觉源的指导;到最后谢觉源放弃一些权势,去荒无人烟之地潜修,也有上百修为不弱的弟子死心追随。
  这上百弟子也可以说是燕州不多的寒门子弟的代表人物了,道丹境修为者就有四人,明窍境修为者更是有近三十人……
  看到黄歧玮成功将谢觉源请出山门,陈海当真是极为欣喜,长揖施礼道:
  “陈海见过西岭剑尊谢老祖!”
  谢觉源盯着陈海,也不回礼,直接问道:“陈海,我且问你,你可有称帝之念?”
  见谢觉源问得这么直接,陈海心想他难怪早年会跟黄歧玮闹矛盾,说道:“大劫之下,危如累卵。要是能成功渡过此劫,我或许是有称帝心思的,但现在,我更想活过这次大劫,却还不知道能不能活过这次大劫。”


第575章 说服
  受到陈海的请托,廖云崖思来想去,最终选择一个人乘一羽铁鳞灵鹰返回华阳宗。
  在万丈高空之上,廖云崖向下俯瞰而去,广阔的大地上麦翻金浪,看样子再有半个月左右,就可以开镰收割了。
  虽然这些年天水郡的局势一直都很紧张,天水郡兵也一直处于战备的状态之中,但毕竟没有受战乱的波及,境内倒也安居乐业。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这些年最大的变化,除了更频繁的参与城池、驰道修筑等劳役,或农闲之时更多精壮被府县征调参与县兵府勇的操训之外,除了华阳宗诸多道院更大规模招收寒门子弟之外,日子倒也熬得过去。
  这也是龙骧军开发雁荡原这几年,从天水郡吸纳三四百万失地贫民,使得天水郡境内人多地少的矛盾彻底得到缓解。
  天水郡内就这么多的耕地,一下子少了近四百万张嘴争粮,剩下所产的粮食自然就宽裕了。
  这也是即便为防范河西的野心,天水郡兵无论是兵马规模,还是战械水准,都提升了一个大的层次后,天水郡内的统治还能很好维持下去的重要原因。
  “现在铁狼军和武威军暂时还没有动作,但再有半个月,即便铁狼军受地域限制,暂时难以从秦潼山西北麓的坡地借道进攻潼口,河西在卧龙城也会有所动作,他们是断然不会看着我龙骧军在雁荡原上再从容春收、弥补军资的……”
  陈海所说的话在他脑海之中回荡着,若不是情势太过危急,廖云崖也断然不会在这时候彻底舍弃宗门,违背当年所立的大誓,坚定的跟陈海站在一起。
  陈海不仅是寒门子弟的希望,更关键的是这些年来,廖云崖在宗门修行,对高高站在芸芸众生之上、受亿万子民供养,却又自私自利的宗阀中人失望透顶。
  虽然不知道天地大劫何时会来,但廖云崖心里清楚,他不能将希望寄托在宗阀中人身上。
  廖云崖胡思乱想,座下的铁鳞鹰也丝毫没有慢下来,在暮落西山之时,赶到华阳岭。
  光华洞府虽然在华阳岭北山脚处,却是华阳岭的主灵脉之一。
  此时阳光被高耸的华阳岭遮住,按说早就该处在昏暗之中,可是光华洞府中无处不在的玄阳草在灵气的催发之下,闪烁着点点灵光,将光华洞府映照的犹如仙境一般。
  廖云崖徐徐落到洞府前的广场上,洞府的侍童跑过来要将他的灵禽牵走,这时候他听见左首的山崖后传来一声鹰唳,鸣声铿锵有如金石相击,竟然能隐隐震动他人的神魂。
  廖云崖疑惑的朝山崖那边看去,在光华洞府所豢养的灵禽里,竟然有一羽玄羽雷鹰正顾盼而鸣。
  这等水准的灵禽,可不是普通玄修弟子所能驾御,天水郡以往也没有见过,廖云崖倒听说河西有几位人物,以玄羽雷鹰为坐骑。
  廖云崖心中猛地一沉,难道此时河西派人拜访华阳宗?
  “师尊现在正在会客,还要请云崖师叔先去向阳亭候着,怠慢之处,还请见谅。”吴恩派来迎接廖云崖的随侍弟子说道。
  廖云崖皱了皱眉,终于还是按捺住直接去找吴恩的心思,举步往向阳亭走去。
  此时的吴恩在紫气阁中盘坐着,对面坐着一人胖胖的身材,满脸的精细,却原来是董潘。
  听到有弟子来报廖云崖到来的消息,董潘端着一杯灵茶,凝目说道:“龙骧军虽然有数十万精锐,驻守雁荡、潼口诸城,但上百万军民正从横山往秦潼山深处撤离,相信吴宗主也有所闻。我想廖云崖此次回宗门,无非是受陈海所托,说服吴、屈等阀西迁秦潼以避祸。董潘今日抖胆问一句,吴宗主真就舍得放弃在天水郡千年所立基业?”
  吴恩默不作声。
  陈海放弃榆城岭防线已成定局,毕竟纵深两千里、河谷开阔、土地肥沃、气侯温润、四周又有高山雄岭之附的京畿平原,要比雁荡原好上太多。
  而此时,龙骧军虽然号称有二百万兵马,又有天机战械之威,实力比黑燕军极盛之时只强不弱,但其四面受敌,在地势开阔的雁荡原,想要顶住河西、凉雍的夹击,也需要集结百万精锐才够。
  而这时候,南部、东部诸郡兵马在历川郡也早就完成集结,开始从青龙峪对京畿发起进攻,西园军与宿卫军残部则能从武胜关进攻京畿,龙骧军再强,能三路都滴水不漏的防守住?
  陈海放弃雁荡原,劝华阳宗东迁,并没有多么的出人意料。
  至少河西已经预料到这一局面的出现,才派董潘过来,见吴恩。
  河西此时也绝不愿看到华阳宗及吴、屈等族,真就随龙骧军东迁秦潼山,那样的话,天水郡兵四十万兵马,助陈海堵住秦潼山西隘口,诸宗联军要派出多少兵力,才有可能打进去?
  不管怎样,都要劝华阳宗留下来,董潘甚至带来武威神侯的手书,立誓在他有生之年,绝不率河西铁骑侵犯天水之境。
  就此时而言,龙骧军已经成为诸阀必除之才能后快的心头大患,河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