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天地皇皇-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妻子,而且还要让她生下自己的孩子。他爱她,力图使她成为自己。女人如果爱
一个男人,她会甘心奉献一切,从而吞下一个男人。
    世界上,被消灭的是男人,征服者是女人。她们只让男人保留了一个虚有的姓
氏,只有女人才是人类的本源。男人只不过是一粒种子而已,女人则是永恒的土地。
一块田,今年可以种芝麻,你叫她芝麻田;明年种了黄豆,则叫黄豆田;后年种上
高粱,又叫高粱地了。庄稼种了又割了,留下的只是种子,田则是永恒不动的。她
孕育生产着一个个不同形态的生命个体。收获过后田依然是田。
    田也有自己的名字。她只不过是最小最小的地名。
    刚刚颁发给农民的土地证书,户主和田名座向亩数的墨迹清新,豆腐块大的方
印依然鲜红,白纸还只有一两个叠折的痕迹,比起那旧朝代的地契来,芳香得多。
那些被土改烈火焚烧的地契,发黄,发脆,有的甚至已保留了几百年。土地只有买
卖过户时才换契约,朝代,帝王的更换也不曾更换她,她是属于家族的。虽然黄巢
和后来的天王洪秀全提倡过均田,但因未均成,他就完蛋了。只有共产党在很短的
时间内做到了别人几千年也做不到的事。
    

    土地作为私产的标志是她的名称,也就是田名。一个人被生出来,就得给他
(她)命名,借以区别他人。一块地被开垦抑或是未被开垦也有她的名字。人名是
人类开化之初就有了的,地名几乎与人名同时起源。人死了,他的名字随他而去,
除了那些英杰帝王和文人才子之外,绝大多数是留不下来的。地却不死,永远流传,
即使地名更来改去,依然是她,天塌地陷毕竟不常有。
    田稻连自己也没有想到过,要消灭那些困的名字,如他家的“长丘”、“金八
担”和“大三亩”,还有杨家的“弯巴子”和“边丘”、“鳝鱼垱”,以及各家各
户的“南垱子”、“北大丘”、“斛桶田”、“杨家号”,甚至“盐垱丘”、“陈
家号子”。那是陈耀武的田。这些田名就跟村里的人名一样,种田人都叫得出。在
铜钱沙,这些田名年龄都不大,不像田家畈的田,有几百年的历史,传了数代人。
    土地集体化,农民一块劳作,再也不分张家的田,李家的地。为了耕作的方便,
还毁了旧的田界。曾几何时,人们为了田界而争斗,视她为命。谁说那不是生命线
呢?
    “社”轻而易举地把这几千年来的界线打破了。社员们在社长的带领下,改天
换地,把小块四合并成大块,重新筑界。新的田塍没有了旧的“界”的含意,它再
也不是财产的界定,土地证成了解手纸,擦屁股也只能用一次。几千年的“界”的
概念随之消逝。新筑的田塍只具有路与蓄水坝的功用了。田稻在毁掉他父亲筑起的
田界时,手不曾颤抖。当然,他想到很多,他和田麦就是在这几条界上爬大的。听
母亲讲过,他第一次学步就是在“长丘”的田界上。尺宽的田埂,被父亲用泥抹得
精光,新泥刚干,小草芽儿就从泥里钻出来,像父亲脸上的胡茬茬一样,扎着他光
光嫩嫩的小脚,痒痒地像是在搔他的脚板。他直笑,咿咿呀呀的,张开双手,迈开
步,从母亲怀里出发,大胆地走向另一端的父亲。稻田里刚刚种上新秧,田埂两边
的清水如镜一般明澈,蓝天白云在水中,水边的泥衣上有田螺爬过的弯弯曲曲的印
痕,他一丝不挂的小身影,倒映在田界的两边。他摇摇晃晃。一步一步,终于走完
了有十多丈远的那条田界。田界上留下了他稚嫩的一串脚印。娘说,他比阿麦早一
个月会走路。阿麦是在屋子里穿着鞋学会走的路。娘说,走得早的人终生辛苦。母
亲的这句话应验了。他在那条田界上走了二十多年,直到把它毁掉。
    他主持种田的时代,走的是集体的路。
    除了保留了“铜钱沙”这个大地名,其余的田名随界一道消失。他给集体的大
田编了号,重新造了田亩册。田亩册跟户口册一样,是社的财产登记:“一号横丘”
四点五亩,“二号直丘”五点三亩,有如“张三,男,三十五岁”。社员有花名册,
土地有田亩册,这是两本最根本的账册。由这两本账册而派生出来的“工分册”便
是时代革命举世独有的创举。它册定了几亿中国农民整整三十年,整整一代人。种
田被叫做“做工分”、“挣工分”,人们靠工分吃饭,靠工分生活。男人十分,女
人八分,弱男人九分八分,等同女人,弱女人六分五分。张三很棒,一年挣五百工
分,他就可以娶到一个好女人,靠工分养活家小。能挣大工分的女人,自然也头高
颈昂。农民的身价再也不是以拥有多少土地而是以能挣多少工分来决定了。
    历史的进程,把农民从土地这张皮上剥下来,贴到了工分榜上。勤劳的中国农
民从若干个世纪争得一片自己的土地的苦难中解放出来了,去挣那工分册上笔写的
符号。整整三十年,人们才醒悟过来,废除了它,从贫瘠的泥沼里走出来。
    但谁都不得不承认这段历史。独特的不再重复的中国史。
    农民们(指纯粹田间劳作的社员)再也无须为种田而操心劳神了。早起不看天,
晚归不看地,巴望日头落,一天画个圈,只管工分册上有,不管地里无,出工有人
派,收工没人管。种啥是队长的事,收了归大仓。种田人听队长的,队长听社长的,
社长听区长的,区长听县长的,一级一级听上去。那些不曾种田的人也成了田的指
挥。
    田稻是一社之长,是铜钱沙的头脑,掌管了干亩良田。他终日为田操劳,睡在
床头,想着田头,常常半夜起来看天色,看潮水,看庄稼。上面要公粮,要余粮,
十万八万派下来,非得完成,还要早交多交,夺得一面锦旗。铜钱沙人是种田汉子,
要面子。下面有五百张嘴要吃,肚子是勒不住的,粮食得从土里刨出来。全村男女
劳力两百多双手,吃了饭,干什么?他们站在那里听从指派:强壮者干什么,体弱
者也不能闲,谁都得去挣工分。即使是个人影子,也得到地里去晃晃,否则,他就
没有了工分,也就没法生活。生老病残,他都得想到,连女人怀上了孩子他也得知
道。栽种收割,除草施肥,抗旱排涝,防虫治虫,芝麻割了种绿豆,绿豆摘了撒养
麦,稻田翻了种油菜,棉梗拔了种小麦。铜钱沙是他的一本作业簿,每天一页,一
年三百六十五日,等他出题,等他解答,等他批阅,等他向上级报告。田稻毕竟读
过几天书,能写会画,比他爹能干。他口袋里一个小本儿一支钢笔须臾不离,千亩
田,数百人,在他心中、手中盘弄得井井有条。他是一个好社长。
    那一年的清明节,田稻总算抽出了一点空,带着全家来到屋后祖父母和父亲的
坟前。菜儿兰香给死人烧香化纸,田稻用镰修理坟头的野草。他是党员干部,烧香
叩头怕人看见。他用锹培着土,把一个老鼠洞塞了,又抓了一把青草,把两块墓碑
通身擦了一番。祖父和父亲的名字明晰起来。
    豆女牵来不到四岁的潮生。潮生拿着一把小铲子,在坟边挖洞。他挖一个小洞,
就叫一声:“奶奶,种!”豆女就依了孙子,从衣袋里掏出两三粒豆籽,种下。孙
子沿着坟挖,她沿着坟种。
    奶奶和孙子种下了数十粒豆。
    豆女对着坟说:“阿稻他爹,孙子给你种豆啦!这不是‘社’的豆,是我们家
的豆,你看着吧!社里的豆不好吃,你还是吃自家的。”
    兰香小声对菜儿说:“娘又说鬼话了。”
    “你才说鬼话,你们全部在做鬼事。”她听到了,抗议道。
    菜儿笑笑说:“娘,没说你。”
    豆女说:“你们成天做鬼事,说鬼话,怕我不知道吗?跟着你哥鬼搞。”
    兰香说:“我们没鬼搞呀!”
    豆女说:“你们把种田说成做工分,不是鬼话么?做了一天,收回什么?到墙
上贴的纸上去画一个记号,干什么?”
    菜儿说:“那叫工分!”
    豆女说:“工分,能吃能喝?干活男一队女一群的,说说笑笑,打打闹闹,鬼
混。”
    兰香说:“娘,那是社,是集体劳动。”
    豆女说:“社,鬼才兴社。社是好玩,唱社戏,放社火。”
    田稻说:“莫跟娘说这些。你们回去吧!”
    田稻慢慢地摸透了母亲的习气。从父亲死后,母亲的思想就停止了。她拒绝一
切变化着的现实。她在那里自我完善父亲生前的那些想法。
    豆女偶尔也参加队里的劳动。她当年还只是四十多岁的妇女,照正常情况,她
下田能挣七分工哩。但她不正常,她算不算社员,从来没人研究过。豆女的名字在
人口册上有,在工分册上无,虽然她天天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着。自从把人和土地区
分开来,农民本该从田头获得行为的自由,然而,适得其反的是,农民在失去了个
人对土地的支配权之后,也失去了个人行为的自由。个人无法安排农活的同时也无
法安排自身了。豆女一生没有人工分册,不知是幸还是不幸。参加集体劳动时,她
心里有一个十分严格的原则界线。田稻发现了母亲的奥秘:
    她只在曾属于她家的那十亩地的界线内干活,而且干得非常认真,非常卖力。
那是她和田土根开垦的处女地。大田平整后,田界毁了,她却能精确地分辨出来,
过了界,她就不干了。那不到她的田。生产方式的变更,把所有的农民推出了界,
而豆女却坚定不移地站在她的界内。有一次种秧,数十人下到田里,豆女怦然以一
个农家主妇的身份感激大家,自己也带头下田。插了一阵,她回家去,做了一大甑
米饭,煮了一大盆南瓜,挑到田头,硬逼着社员们吃。兰香和田稻哭笑不得。家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