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他们当过间谍 _2-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原先我只能泛泛而知的人。
  可是,赫克斯顿也有弱点:酗酒、放荡、好闹事、不诚实。当毛姆渐渐发觉这些问题时,西莉在英国公开了她怀孕的消息,这个消息扰乱了毛姆的心绪。他明白生活过于复杂就不会舒适。1915年2月4日,他获准返回伦敦。
  1915年8月13日,伦敦的威廉·海曼公司与美国的道布尔戴公司同时出版了《人性的枷锁》。这是毛姆融事实和虚构于一体的自传体小说,在大西洋两岸首版5000册,这在当时已是他最大的成就了。《人性的枷锁》虽然在伦敦反响不佳,但是毛姆无暇顾及,因为他等待着西莉分娩(最终还是剖腹产)。他们的女儿莉莎于1915年9月1日降生。这时,杂务缠身的毛姆益发急于投笔从戎,但是救护队里没有空缺。他在伦敦彷徨无助地寻觅着一条出路。后来西莉出面安排他在一些社交场合结识了她的一位朋友约翰·沃林杰爵士,从而拯救了他。
  “湖滨”旅馆的特殊房客
  沃林杰爵士从前是印度警方人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直是法国和瑞士情报机关的首脑。他提醒毛姆,他在法德的影响以及专业作家的身份使他具备了一流密探的全部潜力。当毛姆从惊愕中恢复过来后,沃林杰给了他一份工作,要求他以写书作掩护住到一个中立国家去。毛姆对此很感兴趣,因为那将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秘密生活,可以为将来著书提供素材。不久沃林杰通知毛姆,他被派往瑞士顶替一名患神经衰弱症的间谍,不日就要动身。
  在毛姆等待启程之际,心乱如麻的西莉告诉他,亨利·威尔康准备同她离婚,毛姆被指定为共同被告。毛姆闻言不由心惊胆战,以往害怕公开出丑的恐惧都涌上了心头。西莉为了博得同情吞药轻生,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却加深了毛姆的心灵创伤。毛姆把他越积越多的法律问题交给高级律师乔治·刘易斯爵士处理。乔治爵士劝他别傻乎乎地娶西莉,还是给她两三万英镑了结此事(这笔巨款毛姆还负担得起)。但毛姆拒绝了爵士的建议。他当然不想娶西莉,可要是不娶她,那么女儿莉莎会怎么样呢?虽然他知道他正在无可逆转地慢慢陷入感情的陷阱,但他同时也害怕孤独。童年的凄凉遭遇依然历历在目,触目惊心。
  毛姆与乔治爵士见面后不久,沃林杰告诉他瑞士秘密之行已准备就绪,要求他前往卢塞恩调查一个携德国妻子住在那里的英国人,任务完成后再去日内瓦落脚。沃林杰没有许诺给他什么嘉奖。“要是你干得好,”他对毛姆说,“你得不到感谢;要是你出了事,你也得不到帮助。”
  毛姆圆满地完成了卢塞恩的调查任务,汇报之后赴日内瓦,遵嘱住进了“湖滨”旅馆。后来,他发现那里有点像间谍活动中心。到1915年底,他已经干上了间谍这一行。
  (图片旅馆)
  毛姆每星期越过日内瓦湖去法国境内送一次报告。真正让他担心的只是他有可能因违反瑞士中立法而被逮捕。在此期间,他利用余暇研究这座城市,编写剧本。在1928年出版的《艾兴顿》的前言里,毛姆写下了他从事日常间谍工作的亲身经历:
  这些小说是由我塑造出来的人物贯穿起来的,所以尽管它们篇幅很长,但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们取材于我的战时亲身经历。但我要让读者感到它们不是法国人称之为“报告文学”的作品,而是虚构的小说。……情报工作总而言之是单调乏味的,有些甚至是徒劳无益的。它所提供的素材零散而无聊,作者不得不亲自把它整理成连贯紧张、煞有介事的小说。
  1915年11月13日,杰拉德·赫克斯顿在考文特花园旅馆与一个名叫约翰·林德赛的人发生了同性恋关系,以严重猥亵罪被当场逮捕。虽说赫克斯顿最终被判定无罪,但污点却洗刷不了。结案不久,他离英赴哥本哈根。1919年2月他重返英国,满心希望丑闻已经淡漠,却不料被驱逐出境,禁止返回英国。毛姆决定定居法国南部,这样他可以在那里雇佣赫克斯顿当秘书。驱逐出境的理由似乎不很充足。即使罪行确凿,赫克斯顿的行为也绝对不适用这种惩罚。然而,这似乎并非是问题的关键。《毛姆传》的作者泰德·摩根在研究了内务部的资料之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赫克斯顿是因为“安全及其他理由”而遭驱逐的。他可能是为比利时情报部门工作的间谍。
  (图片日内瓦的景色)
  1916年,毛姆为排演他的新戏《卡罗琳》返回英国。同年2月13日他听到了西莉离婚的消息。判决结果是一项中间裁决在离婚诉讼中,指一定期限内无人提出异议,离婚判决方可生效。,亨利·威尔康正式得到了对他儿子的监护权。毛姆立即回到了日内瓦,不久西莉也来与他相聚。但她很快就厌倦了日内瓦的生活,并为毛姆的常常不归而烦恼不堪。后来她返回了英国,毛姆也如释重负。毛姆已被这种复杂的三角关系以及提心吊胆的生活弄得精疲力竭,于是赴法国的一处温泉疗养。到了七月,他发觉瑞士的谍报工作越来越零星。彻底失望之下,他决定辞职。沃林杰批准了,毛姆的一段庸庸碌碌的间谍生涯宣告结束。至此他已足足当了一年间谍。
  邱吉尔的警告
  英国作家康普顿·麦肯齐、美国剧作家爱德华·诺布洛克和画家杰拉德·凯利都是与毛姆同时代的情报人员。1928年,艾兴顿系列小说一发表就使麦肯齐的间谍小说《两极相通》黯然失色。麦肯齐相当气愤地在自传中写道:
  战时毛姆是作为中间人在瑞士收集情报,然后转送伦敦的谍报总部。我和他的经历截然不同。他能以最佳的毛姆方法处理他的情报,但是毛姆绝对无法处理我的情报。
  杰拉德·凯利是一名在西班牙工作的情报官员。他是毛姆的朋友,曾经给他画过一幅著名的肖像“弄臣”。至少有两篇艾兴顿小说《没有毛发的墨西哥人》和《黑女郎》是取材于凯利的生活。然而这些小说不管多么单调沉闷,大都十分贴近毛姆在1915—1916年的亲身经历。毛姆被迫焚毁了其他未出版的艾兴顿小说,因为温斯顿·邱吉尔阅过手稿后警告说他的小说内容违反了政府的保密法。尽管如此,残存的那些篇章还是相当逼真地描绘出了毛姆的间谍活动。
  譬如,有这样一个情节:瑞士警方在日内瓦艾兴顿的旅馆房间里要求他解释他在瑞士的活动,艾兴顿说他是在写作。他们问他为什么来日内瓦写作,他说英国太嘈杂,不能提供令人满意的创作环境。艾兴顿像毛姆一样遇到了他的间谍伙伴惹出的麻烦。如有一个驻塞尔的间谍把情报卖给了德国人,而另一个为了加薪竞威胁说,要向瑞士当局告发艾兴顿。在间谍接头、传递情报、等待英国方面的指示方面,艾兴顿的任务与毛姆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也写永远不会有人读的报告。可是,有一次他在报告中开了一个玩笑,遭到了顶头上司的严厉批评——毛姆也发生过一次类似的情况。艾兴顿还和毛姆一样被派到卢塞恩去监视一个英国叛徒以及他的德国妻子,却不料自己的作用仅仅是充当诱饵。
  约翰·勒卡雷约翰·勒卡雷——英国当代著名的间谍小说家。,曾告诉《毛姆传》的作者:“《艾兴顿》这部小说无疑是对我有影响的……我认为毛姆是第一个用清醒的近乎写实的笔调来描写间谍活动的人。”1928年4月12日的《泰晤士报》文学副刊评论道:“以前从未有人如此清晰地剖析过谍报工作。反间谍工作常常是一些谨小慎微的人或良心未泯的人不愿意做的道义上不可宽恕的工作。”艾兴顿和毛姆的雷同不仅限于某些经历。在个人特征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人到中年,头发稀疏,害怕秃顶,爱打桥牌,为人宽容,处事客观,尽管生性腼腆,但能与他所讨厌的人交谈;不过,艾兴顿却没有毛姆的两块心病:畸形足和口吃。如果把这些也写进去的话那太讨人嫌了。
  西伯利亚快车
  (图片奔驰的火车图片(满版))
  1916年夏,毛姆决定娶西莉为妻。不幸的是她的离婚还未办妥,毛姆自觉像一个死缓犯人,于是前往纽约。三个星期后,西莉来电说她已上路来与他相聚。接踵而至的短暂恐慌迫使毛姆不得不从速决断:去码头迎接她时,告诉她他正要去南太平洋构思一部取材于高更法国著名后期印象派画家。他厌倦都市文明生活,于1891年赴南太平洋塔希提岛隐居。毛姆构思的这部小说即是后来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生平的小说。实际上毛姆的确想去塔希提;毛姆还告诉她另一层意思,他想去疗养一下,因为他在瑞士谍报工作期间不幸患上的肺病还没有痊愈。然而,逃避不能是暂时的。1917年5月26日,毛姆和西莉在泽西市结婚。当时他四十三岁,西莉小他六岁。
  (图片一副高更的画)
  婚后不久,毛姆在纽约接到了老友威廉·怀斯曼爵士的电话。他访美的掩护身份是英国采购团团长,其实是英国情报处驻美负责人。他利用团长的身份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的对外政策顾问爱德华·M·赫斯特打得火热。可以说美国加入大战主要是依赖于赫斯特的努力。不过,怀斯曼当时首先想到的是阻止德国在俄国的绥靖主义宣传。为此他打算派一个使团前往俄国。三月份俄国沙皇被推翻了,临时政府正面临着被布尔什维克推翻的危险,而后者无疑一定会同德国媾和。怀斯曼考虑到这些情况,急于寻找合适的人选,率使团赴彼得格勒去支持温和派孟什维克,促使俄国继续参战。经人推荐并经过仔细考虑,他找到了毛姆。
  起初毛姆并不感兴趣。他的肺病很严重,他担心俄国的冬天只会加重病情,况且他也不会说俄语。话虽如此,但他对那个辽阔而又神秘的国度心慕已久,能够收集新素材更是一种挡不住的诱惑。何况,这也是逃避个人责任的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