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当代-2004年第5期-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阿布加卜拉,因为是物资中转地,在这二十多天的时间里,没有电力照明,吃住都遇到困难。在那些日子里,他们与包装设备的废旧纸箱结下了亲密无间的友好关系:底下铺的是旧纸箱,身上盖的也是旧纸箱。不细心看,还以为是丢了一地的废纸板。 
  也有人钻进比较完整的纸箱里,开玩笑说:“但愿你们当配件错把我发回国内去!转天醒来一睁眼,看到老婆正端着热乎乎的煎鸡蛋站在床前面……” 
  这些日子,大家被拖得筋疲力尽。附近又没有买到食物的可能,主食就是方便面。半个月下来,人们一见到那种方便食品就翻胃。还有一种情况,每天要喝进大量的水,直喝得肚子里一活动就空哐作响,奇怪的是,却并不见撒多少尿出来,一撒尿就害怕——火烧火燎地疼。开始,人们还各自保密,以为仅仅是一个个人隐私问题。后来一通报情况,才知是个普遍现象。 
  这种情况下,老婆手里那盘温柔的煎蛋,尤其值得怀恋! 
  在丛林中的施工现场上,32747队的另一班人马正在突击开钻前的设备安装工作。因为设备到来的前后顺序颠倒,发电机尚未到达施工现场,空调机不能使用,40多摄氏度高温之下,班房内闷热无比;加之随时都可能受到出没无常的毒蛇毒蝎们的侵扰,又不敢睡在野地,他们只好每天高高地爬到班房的顶上栖宿。头脚相连,每个班房顶上可睡三个人。因为只有一架可供爬上房顶的梯子,每到晚上,梯子就逐一地从这一班房移到另一班房,待人全部攀上房顶之后,搬梯子的人才能最后上房顶就眠。第二天早晨,最后上房的这人还有一道必须履行的职责:要最先起床,把梯子树到另一座工房上,让上面的栖宿者依次下来…… 
  他们戏称,石油钻井新增加了一个工种——梯子工! 
  之所以如此谨慎,也是吸取了兄弟钻井队的丛林生活经验:在邻近的ZPEB 4521钻井队,有一次,电工刘志军进机房检查设备,看到调速器上多出一根电缆线,心里好生奇怪,说:“这儿怎么多了一根线头?”他正要伸手去拿,谁知那“线缆”竟活动起来,昂起头来,嘶嘶地吐着信子。他毫不掩饰地说:“当时,脑袋就大了,差点就被吓出尿来……” 
  即使这样处处多加小心,说不定在哪里,就会发现蝎子和毒蛇。仅仅在一个晚上,他们就打死了二十多条进入营房附近的毒蛇,并且活捉了满满一矿泉水瓶的毒蝎! 
  久而久之,丛林里工作过的石油工程人员,已经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动作:每当要搬动某一件物品,先用脚去踢一踢,意在和隐居在下面的野物打个招呼。在换衣服的时候,他们都会使劲地抖一抖;穿鞋时也要在地上使劲地磕打一番——这些地方,往往也是毒蝎和蛇们喜欢栖居之处。 
  原始丛林生活成就的这一习惯动作,将会伴随他们许久许久…… 
  他们同样以方便面为主食。不过,较之阿布加卜拉小站上的一班人,他们所幸运的是,这天黄昏时候,他们意外地得到了一次打牙祭的机会:一头寻找水泉的野猪昏了头脑,不知道往哪里躲藏才好,结果被驶过的车辆撞翻了。几十天没正经吃过一顿像样饭的人们,个个心里高兴,满以为可以实实在在地解一顿大馋,并且还是来自原始丛林的野物;剥皮割肉,架锅生火,热热闹闹忙活了半天,到了肉煮熟的时候,迫不及待地每人满满抄上一碗,搁进口里一嚼,都不言声了。 
  “啥味儿?”一边咀嚼,问。 
  “啥味儿?说不出个啥味儿!” 
  因为离先前的期望值相差太远,这时已经到了不好妄自开口评价的程度。默默地咀嚼了一会儿,终于有人开口了,当然是极尽贬斥之能事:“腥臭,膻臊,粗糙,垫牙……难怪见不到跨国公司用野猪肉去作食品广告……” 
  他们并没有想到,伴随着凶猛野物的出现,可怕的原始丛林的雨季正在悄悄来临…… 
  沉重的旅程,不过刚刚开头! 
   
  第二章原始丛林:鲜为人知的故事 
   
  丛林中的求救信号。“做梦找不到魂儿”——在装满炸药的车顶上不好入眠。人蜂大战——“都是好奇惹的祸!”黄热病与“阳光疗法”发明专利…… 
  在ZPEB的石油工程队伍陆续进入原始丛林集结的时候,第一支来到苏丹的地球物理勘探队伍,已经引爆了工程的第一炮! 
  这支队伍,有一个响亮的名字:96168地震队。作为石油工程的先头部队,在ZPEB大部队到来的半年之前,他们在队长邓高友的带领下,已经先期进入了苏丹南部的原始丛林,开始了紧张的物探工作。 
  进入丛林的第一天,他们就目睹了一个奇异难忘的景象:一大群黑色的鸟儿密密麻麻自上空飞过,天色都被遮得黑暗下来,足足四十分钟,鸟群才最后飞尽。 
  这个奇异的景象,引得大家争论了半天。有人说,飞过的是一群麻雀,有人说个头比麻雀要小,不是麻雀!中国的麻雀比这大些,颜色也浅,像黑炭头儿! 
  在鸟群的数量上,也有些争执;异议者的理论是:这“些”鸟雀,已经不应该使用传统的计量单位,比如“群”或“片”等等来计数了……“群”、“片”、“只”什么的,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特指一定数量的,现在这“些”鸟儿,能用具体数字表现吗?显然不能!准确的表达方式,应该是“遮天盖地,飞了‘四十分钟’的鸟儿!” 
  这是一片陌生的魔幻般的土地!举目相望,满眼的原始荒野,丛林密布,荒草没人,鹰隼和黑色的乌鸦一群群的起起落落,随处可见的秃鹫——丛林中的死亡信使——在草丛里撕吃着腐肉。红色的丛林里到处矗立着黑色树桩——那是被雷电击毁的树木留下来的,坚硬锋利,很轻易地就能把汽车轮胎割开。林中的树木大都是枝叶稀疏的矮小乔木,树冠平平的,像撑开的伞盖;也有一种老树,不知已经生存了几千年,躯干虽然不高,却宽大得像一面横墙,要有十几个人牵起手来才能合围。这种树结的果子,一个个犹如面包,打开来,果肉粗糙,有淡淡甜味。不知当地游牧者是何称谓,进入丛林的石油工作者,顺应那果子的形状,把它称为面包树。 
  刚刚动身来苏丹时,人们还想象着,“黑格里格”或者“巴里拉”一些名字,应该与一座座城镇联系起来,即使没有高层楼房,也应该有相当的规模建筑;可是,当进入丛林的又脏又旧的螺旋桨小飞机颠簸着落地之后,站在这陌生的土地上,举目远眺,哪里有城镇的迹象?只是在丛林的深处,凌乱地浮露着几间游牧者居住的尖顶草棚,大概这就是“巴里拉”一类的地域之名之所以存在的象征性建筑了! 
  邓高友带领着一百多号人的队伍(按照与苏丹政府的协定,队伍中有百分之五十以上为苏丹雇员)和七十多台设备车辆进入丛林作业——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他们现在的工作,那就是,在800公里的野蛮粗犷的原始丛林里,要依照设计需要,铺设出一条条的线段,逐次地清线、测量、确定炮点位置等等,完成不同地质情况下的数据采集…… 
  这是一份最精密细致到一丝不苟的科技作业。如果用例子来说明这工作的精密程度显然是十分困难的。有一次,他们在作数据采集的时候,间波线忽然出现异动,举目望去,线路附近并无活动目标,工程人员十分奇怪,就顺了线路检查下去,结果发现了波动的制造者:原来是一窝蚂蚁正在线缆旁边搬家…… 
  大自然的法则,是不可更改的。丛林中到处隐藏着猜不透的秘密。骇人的毒蛇猛兽隐伏在草丛里;令人厌恶的鬣狗贪婪地吞食着腐尸,秃鹫焦躁地等待在一旁,赶都无法赶走。牛虻飞来飞去,稍不留神就在你脸上狠狠叮上一口。苍蝇又黑又小,但是多得出奇,你一张嘴吸气,就顺势飞进口里,又顺势滑入喉咙,吐都无法吐出…… 
  经过一些日子的观察,人们才慢慢摸出规律:因为旱季的丛林滴水无存,苍蝇是在追逐人口里吐出的潮气。人们无奈地采取一些对策,工间吃饭的时候,在附近撒一些水,以便吸引那些讨厌的东西离开人的鼻孔…… 
  虽然说物探队伍是石油开发的先头兵,邓高友心里一时还猜不透,在这样陌生的环境里施工,等待在前面的,不知还有多少困难! 
  还是在跨出国门之前,中原石油勘探局的副局长车卓吾将这支队伍命名为“96168”地震队,显然是“一路发达”的寓意。邓高友知道地震队肩负的重担。他们只有一种选择:不辱使命,必须打赢出国第一仗! 
  物探队伍终于开进工区。因为地况复杂,在测线的推进中,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丛林里本来又无路可走,施工中铺设测线的时候,所经过的地方,都是先用推土机推过,那些被雷电击死的枯树桩立在草地上,坚硬锋利,狼牙似的,每天都会扎穿许多轮胎。还有许多坟头似的坚如磐石的白蚁窝,错落无序,费很大的劲儿才能清除。在密集的丛林里,一百多个人分布在几条线上,十有八九都失去了方向感;有时,一出去就找不到回来的路程,工程人员就在经过的地方拴上布条,在枝桠上夹一醒目的纸片或者挂上一象征物——比如吃过的方便面袋什么的。如果手头方便的话,就在纸板上画个箭头或是写上几句话,以示对后来者的提醒。 
  800公里的地震施工,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期完成! 
  那些日子,工程每向前推进一尺一寸,都会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用96168队员们的话来说,八百里工程的每一尺每一寸,都是用血汗泡出来的! 
  苏丹南部雨季如期到来。 
  原始丛林的雨季来得惊心动魄。雨水自天而降,宇宙混沌一片,你面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