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水行周-第18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僧人数量剧增、大量寺庙出现,信徒不断向寺庙捐赠田产,无数铜料被铸造成佛像,直接导致国力衰退。

    加上确实有败类败坏佛门清誉,所以不出事才怪。

    杨济是佛门信徒,当然不想看到灭佛一事重现,但他根据种种迹象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宇文温不太可能灭佛,最多就是时不时敲打一下。

    现在,就是借题发挥的时候,到了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收手,所以,皇后没必要心急如焚。

    杨济知道皇后是想动员他去劝谏皇帝,但杨济觉得皇帝既然不打算灭佛,他又如何阻止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他不好就这么直接说,只能想办法“暗示”皇后自己去劝皇帝,这种事实际上是夫妻俩之间的事,一个外人多嘴的话,反倒会起反作用。

    眼见着皇后装糊涂、不依不饶一定要他表态,杨济有些无奈,硬着头皮说:“殿下,可曾听说过以柔克刚?”

    。。。。。。

    夜,宇文温和尉迟炽繁对坐,相对无言,良久,他看着“誓死卫教”的“佛门女护法”,无奈揉了揉太阳穴,直接问:“谁跟你说,我要灭佛的?”

    见对方泪眼汪汪的不吭声,宇文温“啪”的一声拍在书案上:“梁武帝诚心礼佛,即便有什么地方做错了,佛祖也该只让他一人受报应,不该对千千万万江南百姓生灵涂炭袖手旁观!”

    “侯景乱梁,江南生灵涂炭,那么多平日里虔诚诵经礼佛的百姓,死于兵荒马乱之中,未得佛祖庇佑,总不能说是这些人前世作孽了,活该今生遭此大难!”

    “朝廷向百姓收保护费。。。收税赋,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职责、义务,兴修水利、架桥铺路、保一方平安,关键时候该赈灾赈灾、该抵御外敌就要抵御外敌,如果做不到,就是改朝换代的下场。”

    “收钱就得办事!凭什么佛门反倒可以随心所欲?“

    “哦,平日里收香油钱收得手发软,关键时刻轻飘飘说一句‘前世作孽,今世报应’就能置身事外?哪有这么好的事!”

    “这事情没完,必须有个说法!”

    尉迟炽繁只是啜泣,泪眼朦胧扯着宇文温的袖子。

    此即绝世神功:以柔克刚。

    然而宇文温不吃这一套。

    佛教自南北朝期间在中原快速发展,其势已成,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之后,才把佛教训得服服帖帖,所以他绝不能掉以轻心。

    三武一宗的第一个“武“,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一宗,是后周的周世宗郭荣(柴荣),四次灭佛,前后跨度近五百年,可见这一时期佛教的生命力之顽强。

    他知道灭佛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实生活里,人们需要精神依托,而佛教恰逢其时。

    但是,他想尝试实现中原佛教的“世俗化”,让后世中原佛教的世俗形态提前出现。

    所以,就是要趁着《梁书》初稿完成这一契机来“搞事”。

    收钱不办事是不对的,他要问问天下高僧,一心向佛、数次出家的梁武帝到底做错了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虔诚礼佛的江南百姓,宁可自己日子过得苦都要供奉佛像,他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要经历侯景之乱,坠入人间地狱。

    这些问题,如果高僧们答不上来,或者无法亡羊补牢,那么。。。

    地狱所设,正为是人。

第五百三十五章 是,或不是()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倒春寒的天气让人极易生病,差点因为昼夜温差大而着凉染病的杨济,一边喝着汤药,一边看报纸。

    报纸上刊载着各类新闻,如今已是邺城常见的印刷品和消息载体,人们通过看报纸,可以知道许多时事,所以成了有钱人家的必备读物。

    自去年年末到现在的数月时间,邺城报纸的发行量大涨,原因是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朝廷是否应该罢佛。

    这一切,源自去年年底,《梁书》初稿完成、天子读过之后,对梁武帝不得善终,以及江南百姓在侯景之乱伤亡惨重之事颇为感慨。

    于是,有官员上表称崇佛祸国殃民,奏请天子罢佛。

    上表的官员不止一个,而反驳的官员也不止一个,双方就此话题展开多次辩论,朝廷又召集各地高僧齐聚京城,让这些高僧对“佛教乱梁”的质问进行正面回答。

    高僧前往邺城需要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邺城内各方对于是否罢佛的辩论越来越多,其辩论内容,经朝廷许可,刊载(转载)在各大都会的报纸上,广而告之。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这一事件,越来越多的官员甚至僧人参与到这场大辩论之中。

    杨济作为旁观者,目睹了整件事发生及发展过程,他碍于身份,不太好公开表明立场,却对整件事的幕后主使之动机,摸得一清二楚。

    幕后主使,当然就是天子,其动机,当然不是仅仅有感于梁武帝崇佛却不得好死。

    杨济很清楚,许多信佛的官员之所以在此次辩论中表现活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天子以“佛教乱梁”为借口,再行罢佛(灭佛)之事。

    当年,周国就有一次灭佛,若是再来一次可不妙,因为当今天子手段了得,光是持续十几年压低粮价、布价的能力,就让大家“不寒而栗”。

    若这位铁了心灭佛,保不齐使出什么“绝户计”,届时中原佛教必然迎来一场浩劫。

    然而,杨济本人不认为天子要灭佛。

    天子很讲究“实用”,也意识到百姓需要精神上的寄托,而朝廷又不可能让道教一家独大,所以,此次借题发挥,不过是找个由头敲打敲打中原佛教罢了。

    现在,许多高僧抵达邺城,随后以太史丞傅弈为首、主张罢佛的官员们,于昨日和这些高僧辩论。

    辩论内容,刊载在今日发行的报纸上,于是“邺城纸贵”。

    杨济现在看报纸,就是要看辩论过程,看着看着,他发现发难的傅弈等人,采取了一种很特别的策略:不和佛门信徒在经义上辩论,只问“是”或“不是”。

    那些和傅弈一起声讨“佛教乱梁”的官员,似乎心有灵犀,思路出奇的一致:全都死咬梁武帝崇佛却不得善终、江南百姓崇佛却家破人亡两件事,以为“苦主”鸣不平的方式,质疑佛祖为何不显灵。

    高僧们一开始,当然要以因果报应、转世轮回来解释,这些官员不纠缠于因果报应、转世轮回到底存不存在,直接就反问:

    既然因果前世注定,百姓今生命运已定,那么,要朝廷何用?

    是不是百姓可以不缴纳租庸调、不服劳役?

    是不是不需要朝廷修路搭桥,改善民生?不需要兴修水利、抗洪救灾、赈济灾民?不需要操练军队,清剿贼寇、抵御外敌?

    是不是说父母官可以不理事务,不体恤治下百姓生活疾苦?不用劝课农桑,不用教化百姓?

    是不是朝廷应该罢铜钱,好让大家把铜都用来铸造佛像以示虔诚礼佛之心?

    各种发难,不离一个意思:既然今世已注定,那么朝廷就不需要存在了?

    一连串的问题后,傅奕来了个总结:这些问题,你们只需回答“是”或“不是”。

    提问者一开场就把话题扯到这种地步,在场高僧还有信佛的官员,谁敢直接说“是”?

    首先那些信佛的官员不敢这么回答,不然就是逆臣;其次,那些高僧也不敢这么回答,否则就是妖僧。

    所以,他们众口一致说朝廷行仁政是积德,和佛祖普度世人的做法类似。

    天子勤政爱民是积德,父母官爱民如子是积德,官军保护百姓是积德,官府兴修水利、铺路搭桥、赡养孤老同样是积德。

    只有今生积德,才有好来世。

    所以,答案当然为“不是”。

    面对回答,主张罢佛的官员又问:天子要勤政爱民,父母官爱民如子,官军保护百姓,官府兴修水利、铺路搭桥、赡养孤老,是否该征收租庸调和商税、矿税?

    只能回答“是”或“不是”。

    很明显,高僧们只能说(选)“是”。

    于是第三个问题出来了:僧尼不缴纳租(田租)调(户调),不服劳役又不缴纳免役钱(身庸),算不算是皇朝子民?

    答案同样只为“是”或“不是”之一。

    没人敢说“不是”,然而,回答“是”之后,傅奕等人的嘲讽来了:

    这些人不缴纳租庸调、商税、杂税,不服劳役、兵役,有何资格和守法百姓相提并论?有何资格享受官府的庇护、官军的保护?

    免(减)租庸调、劳役,必须是规定品级以上官员才享有的特权,当然还有科举中选的读书人(按减免优待制度实行),立下军功的将士。

    僧尼不事生产,不缴纳租庸调、服劳役,不服兵役上阵打仗,不为天子分忧,凭什么享受这种待遇?

    嘲讽之后,第四个问题来了:是不是百姓只需要剃度出家,或者为寺庙务工、务农,就可以免租庸调、劳役?

    以明德元年来朝廷制定并实行至今的各种政策,这种问题,高僧们谁敢回答“是”?

    傅奕等人接下来一连串的问题,答案全都只能从“是”或“不是”中选。

    现在,报纸上用大幅版面将这些问题列出来,同样也将参与辩论的高僧、官员之回答列出来,读者只要识字,就能很明显的看出形势:

    反对罢佛的人们,面对发难似乎“理屈词穷”。

    杨济看着看着,不由得长叹一声。

    天子好手段,通过傅奕等人的发问,把那些擅长辩论的高僧耍得团团转。

    佛教的宗教理论,本来自洽性(自圆其说的能力)就很强,可以说高僧们个个都是辩论高手,所以中原自古以来,爆发的十余次佛道大辩论,佛教胜多败少。

    杨济知道历史上在蒙元时期,又爆发了佛、道大辩论,这场辩论规模空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