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深宫实录-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剧进入了帝王后妃们的生活。南宋教坊十三部中,唯以杂剧为正色。宋代杂
剧中的戏头称为末泥,就是男主角;然后是副净、副末、孤。副净的职责是
装痴卖傻,作各种滑稽表演。副末是由苍鹘的形象演化而来,帮助副净作滑
稽的言词动作。孤是指官员,装孤便是装扮、扮演官员。女主角称为旦。每
一场杂剧演员凡四、五人。演出时,引戏人先说一段寻常熟事,把话题引上
该戏,称为艳段;接着,开始演出正剧,由两段构成。全剧表演的故事追求
一种令人发噱喷饭的效果,尤其是在御前表演,更要以精彩的演技和幽默的
对答博得龙颜大悦。

杂剧到了金代深受宫廷帝后美人们的欢迎。金代宫廷中的杂剧之盛宫词
有这等描述:传奇杂剧竞排场。末旦装成出教坊。元代时的杂剧活动是中国
戏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杂剧在元宫的繁荣和兴盛,有一首宫词作了生
动的描述:初调音律是关卿,伊尹扶汤杂剧呈;传入禁垣官里悦,一时咸听
唱新声。元代宫中的演艺机构是教坊,教坊艺人达几千人,杂剧的角色行当
至此基本齐全,包括末、旦、净、外、杂、丑。元杂剧时人称为传奇戏,大
剧作家关汉卿等创作了许许多多前所未有的情节生动曲折的剧目。

明代宫廷戏班是由一色的宦官组成,即宦官机构钟鼓司的成员。学艺太
监凡二百余人,剧目多是金元时期流传下来的院本。明代宫中演出剧目,很
少是整场演出,在大的节庆仪式上一般只演一部戏的几回几出。明宫中的钟
鼓司太监经常在御前奉命执板,有板有眼地打逗清唱。钟鼓司的演艺水平比


不上在宫外竞争中占优势的戏班子,因此,在有些时候,宫外的戏班子会奉
召进宫献艺,崇祯年间皇后生日时,沉香班优人就曾入宫演出《西厢记》《玉
簪记》。

明代钟鼓司在御前演戏不光起娱乐作用,还可通达民情,开启圣聪。明
代宫中规定,秋收时节,钟鼓司要演出打稻戏,以使皇帝知稼穑之艰。皇帝
每年秋日时驾幸旋磨台无逸殿,观看打稻戏。打稻戏由宦官扮演,农夫、村
妇收割打稻,管田官吏前来征租,纳租时双方发生口角,演得生动,逼真,
村庄和稻田的真实场景也奇迹般地再现于深宫。

除了打稻戏以外,帮助皇帝在九重深宫中了知世态百相、博闻广识以顺
天恤民,还有一部重要的戏剧:过锦戏。过是指一一登场。锦是指各色人物、
事物的典型。明宫的过锦戏约有一百回,每回上场七余人,各有引旗一对,
锣鼓送上。戏中扮演的各色人物极多,包括少女、妇人、平常男子、市井工
匠、流氓无赖等,用故事情节展示他们的生活和冲突,备极世间骗局百态;
同时,又穿插杂耍、百戏;结尾时极尽滑稽,使观者在笑声中收场尽兴。

明神宗在万历初年,为了孝敬西宫太后,特在宫中设立四斋,集中宦官
艺人,演习传奇戏。后来,明代皇帝又在玉熙宫开辟演剧场所,专习民间发
展起来的戏种。从宋以后,南戏日渐壮大,成就很快超过了包演过元代杂剧
的北曲。南曲是由唐宋大曲发展而来的,是结合宋词和南方民间曲调发展而
成。用南曲演唱的南戏在明代民间声势浩大。明万历时,南曲有几个著名的
分支,包括弋阳腔、海盐腔、昆山腔等。明宫玉熙宫中的三百名宦官演员职
在学习上述流派,在宫中演出。

清顺治帝福临在顺治十六年裁革教坊女乐,女乐职责全由宦官担任。到
清乾隆时期,宫中女伎已无一人。清代内务府的习艺太监称为内学。乾隆皇
帝以风雅自居,仿唐明皇梨园教演弟子的故事,将宫中习艺太监安置在长街
南口植物花草茂盛的所在,称为南府,习艺太监人数约有一千五百人,清嘉
庆时,将内学和随皇帝出行演艺的外学移至圆明园。道光七年,将在景山习
艺的太监并入南府,改名升平署,仍在南府旧址。

任何一个新入署的习艺太监都由总管首领等人审视其材质,看在哪一方
面可堪造就,适合演学哪一种角色,便令其拜相应的年长艺人为师,随师父
住在一个房内学习。学艺时,每天有早、晚两次课程,酷暑时并为一次。上
课时,以场面人打鼓为号,称为点鼓,然后学生各从其师学艺:先念本子,
念熟后再教白口唱法、身段,称为上散学。学生分别按各自的角色将一出戏
中个人所唱的身段、唱白练熟以后,再聚在一起,相与对白对唱,称为唱对
某戏。唱对时,师父点说其间过渡的过场。然后,再按程序,由其师父口念
锣鼓,带说过门,指示学生在何种锣鼓点内出场,直到唱、做完毕,称为过
某戏、说排。一段时期后,师傅请首领临视学生表演,经认可后方加以锣鼓、
带髯口、穿靴子、手执道具,实地排演,但面部不上妆,称为响排。最后阶
段便是站某戏,全按演戏规定实地操练,完成各项。总管鉴定通过以后,则
书此戏在进呈单上,称为安单,可备承应。

清宫的戏曲承应节目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月令承应,一类是庆典承应。
月令承应包括元旦、立春、上元各节承应和花朝、浴佛、赏荷等特殊承应。
元旦承应主要是演祥瑞例戏,包括寿山福海、椒柏屠苏、开筵称庆。立春承
应则是早春朝贺、对雪题诗一类。上元节戏目是伴随欢筵助兴的,包括嘉夜
戏游、灯月交辉、紫姑点福、海不扬波、御花献瑞。特殊承应针对性较强。


花朝日演万卉呈祥、千春燕喜;浴佛节演佛化金神、光开宝座;重九演九华
品菊、众美飞霞。庆典承应包括法宫雅奏和九九大庆两类。法官雅奏是指内
庭各种喜庆承应,如皇帝定婚、大婚、册立后妃、皇子降生等。九九大庆是
指帝后的寿节承应,是群仙贺寿之类。


二、帝王骑射功夫

射的历史可谓古老而悠久,它伴随着人类的进化,是人类的文明象征之
一。中国有著名的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羿是中国古代的射箭能手,射法高
明,百发百中。传说圣主唐尧时,天上有十个太阳,轮流照射。天下大旱,
地上的庄稼都一一枯死了,凶猛的禽兽穷凶极恶,危害人民。唐尧派人请来
了羿,羿射落了九个太阳,消灭了危害人民的野兽,万民安居乐业,于是,
天下举尧为天子,羿成了尧治下的一个部落首领。

羿是古代的民族英雄,但他的弟子逢蒙却是一个心怀邪恶的奸人,逢蒙
是羿的众多弟子中射术最好的一个,他嫉妒羿,以为除掉羿便可以取羿而代
之,成为全国景仰的射箭英雄。逢蒙射术高强以后,日夜想除掉羿。一天,
羿打猎归来,逢蒙躲在树林里,一连向羿连射十箭。事出突然,暗箭难防,
射艺超人的羿神奇地躲过了九支箭,到第十支箭射近咽喉时,羿一低头咬住
了箭簇。这等出神入化的技艺连逢蒙也目瞪口呆,不得不低下了头。这便是
盛传古代的逢蒙学射。中国的古代史书《列子》中还记载着著名箭师飞卫教
授高徒纪昌学射的故事。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骑射便在一场场征战、厮杀中进入了日常生活,
成为古代重要的军事技术。春秋、战国时期的射箭活动蔚然成风,善射高手
因而层出不穷。在这个才人辈出的英雄时代,最著名的就是楚国养由基的百
步穿杨的射穿七札。《左传》记载说,养由基是楚国的一位小军官。晋楚鄢
陵大战时,他一箭射死了晋国大将魏锜,从而阻止了晋军的凌厉攻势,受到
楚共王的厚赏。楚军中另有一位神射小将,名叫潘党,不服养由基的射艺,
找养由基一比高低。射圃中立起了靶子,两人站在百步之外,各射十箭,都
是箭箭中的,不分胜负,靶场边有一株杨树,有人染红一片树叶,让两人射
这片红叶。结果,潘党没有射中,而养由基却一箭穿杨。潘党认为这是凑巧,
提出比射胸甲。潘党叠五层胸甲,一箭洞穿;养由基叠七层胸甲,也是一箭
穿透。

中国自西周以后,学校教育中专设射御以教授皇子和贵族子弟。但皇子
和贵族子弟习射主要是用于健身的,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后来有部分贵族
子弟担任武车士、武骑士,指挥战争,军中骑射也渐渐发展到民间,成为一
项广泛的富国强兵活动。古代学者墨子提倡射御,他说:欲众其国之善射御
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
古代中国很重视射御,当时挑武车士的条件十分苛刻:选车士之法,取年四
十以下,长七尺五寸以上,走能逐奔马及驰而乘之,前后左右上下周旋,能
缚束旌旗,力能彀八石弩,射前后左右皆便习者,名曰武车之士,不可不厚
也。

天子习射在中国一直被赋予很高的意义。中国史书《射义》上说:射者,
仁之道也,求诸正己,己正而后发。著名的书籍《白虎通》也说:天子所以
亲射,何?助阳气达万物也。中国的皇帝一般都有过硬的马上功夫,善于骑
射,即便文治和平时代,皇帝们也不敢将武艺坐废。创业的皇帝长于骑射和
能从容的驾驭武士这是无庸置疑,而生活安逸的守成皇帝被中国繁重的礼制
所约束,礼制要求射御是皇帝们的必修课,是君临天下的必备修养,被纳入
礼仪,被认为是中国皇权中雄威的象征。在春风吹拂的禁苑后宫,闲暇中的
帝王在侍从的簇拥下练习骑射也是一种十分有趣的健身活动。


秦始皇豪情盖世,以摧枯拉朽之势剪灭群雄,荡平中国,获得了空前的
大统一。秦始皇志满踌躇,造高台四十丈,在台上装饰华丽,射猎飞鸿,称
为鸿台。四十丈的高台依旧容不下那颗高傲的心,秦始皇带着浩大的车队,
四出巡游。终于,在沙丘的荒漠尘沙中,秦始皇和他的威武车队走到了尽头,
江山易手汉室。汉时的鸿台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