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际危机管理-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以说看一看这个杨教授到底今天穿的是什么西服,可以不注意我的讲话。但是在危机情况下,比如说9·11大楼被撞击以后,你可能首先关注的是我如何与亲人取得联系,我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我跑下这个楼,我如何知道我现在跑的那个地方对不对,我如何知道所有的这一切是在极端的一种困惑之下,一种焦虑的状态,所以我认为西方的定义里有一个焦虑的状态。这可能比我们的定义要深远一些,就是说产生一种焦虑,产生焦虑的情况下,就需要一个指挥的协调,这种指挥协调,第一要有力,第二要明确,第三,它还应该是一种更全面的指挥,不是一个简单的指挥。比如说发生危机以后,我就动用国家的力量,就动用警察、军队,动用情报部门,动用所有的消防部门和医护部门,我不动员民众,我不动员媒体,这种动员是不行的,它应该是一个指挥。这个指挥所谓有力,就是说你要有一定的权威性,否则的话,大家在乱的时候,可能都感觉到一种,可能在上大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过一种从众心理,什么叫从众心理呢?比如说日本有一个手纸危机,这件事情发生在1973年11月1日,当时是怎么一回事呢?在石油危机状态下,日本通货膨胀,也就出现了一些抢购风潮,但这种抢购风潮恰恰出现在一个小的超市,小的超市那天,他是出于好意,老板说我要打折,我的手纸要打折,卫生纸要打折,亮出一个牌子,一些家庭妇女一看,好,有这个打折的卫生纸就去排队,排队刚开始排了二十多个人,大家什么事也没有。忽然来了一些上班的职员,走这儿一看,有点像咱们看原苏联的那种小说,或者当时在我们六十年代经历的那种状态,大家为什么围在这儿?就又排了几十个人。这下不好了,从众心理产生了,从众心理产生之后,就是越排越多,一直到上千人。最后大家就开始挤这个商店,不仅挤垮了一家商店,甚至说整个日本,全日本各个岛都爆发了这种抢购风潮。认为说,手纸要涨价,结果手纸一下抬价将近50%。所以在这种从众心理的压力之下,决策人或者指挥系统是至关重要的,指挥系统必须有权威,它的传递的明确的信息说不存在危机,同样也应该能够制止住危机,这是第三个系统也就是管理。 

    (一帕结束) 

    第四个系统叫善后处理。危机爆发以后,它是重大事态,它是一种不安定的事态。可能对整个的局势也好,社会也好产生一种躁动。比如说天灾,马上大地震,那么我们就要进行一些善后,大地震过去以后,可能还要重建,像当时的唐山重建,咱们的危机管理就很出色,现在唐山建成一个漂亮的中等城市。日本也在危机中也得出一些经验。还有一个就是说,事后我要总结经验,这也是管理的一个挑战,事后处理为什么会爆发危机,在危机管理中,没有任何一个危机管理,就是前两项,情报也好,指挥系统也好是处理得能够完全到位的,如果百分之百的话,我想也就没有我们建立这个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的必要了。也就是我们最后研究的,我们中心研究的一个内容是对策,对策在于你除了进行一般的善后工作之外,要总结经验教训,总结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然后再确定下一步如何防范类似的危机。比如像美国9·11危机之后,它就强调要建立国土安全部,要建立它的本土司令部,北方司令部,如何进行一些防范未来可能发现的这种危机。这个我认为是危机管理的三块内容。这就是从理论上,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 

    再介绍一下什么呢?就是危机管理在国外是怎么搞的。因为今天时间关系,我不想敞开讲,只是说危机管理的几个发展阶段。真正危机管理的研究,应该说是从六十年代开始的,当时很多学者纷纷弃笔从戎,就开始搞危机管理,为什么弃笔从戎搞危机管理呢?是由于当时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前面我也介绍了,就是说如果没有武器扩散就没有搞军控研究的;如果没有危机,就没有搞危机管理的,这好像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就是说出现什么事情,就像没有疾病就没有医生一样,因为有疾病,所以就要有医生。所以,危机造就了一批学者,造就了美国的一批学者和西方的一些学者,也包括原苏东地区的学者。他们就开始研究,研究就想危机怎么解决,怎么定义,怎么进行管理,危机管理的目标是什么?但这里头更多的是在六十年代末期出现了一个异化,危机管理的异化现象,什么叫异化现象呢?本来危机管理应该是一个人文科学,大家研究的时候应该是从多方面,比如说从意识形态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政治学的角度,甚至从经济学的角度,从军事学的角度进行一个理论性的研究。但是当时在西方,曾经流行过一段叫做value…free的东西,就是说去掉价值观念,人文科学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过渡。所以很多危机管理就出现了很多模型。比如十三天,那就是依据十三天,古巴导弹危机这个时间,我建立一套模型,根据谁的模型呢?各家有各家的模型。建立模型就需要输入各种变量,需要进行各种方程的运算,就走向了一个极端。极端是什么呢?危机管理它有一定的频率,你可以掌控住,但有的东西它确实里面有很多的人为因素,掌握不住的时候,过份的量化,结果就好像走入一个死胡同。到冷战结束之前,大概搞危机管理的已经发现自己没什么饭碗了,为什么没什么饭碗呢?他们有各家的模型,各家自己的量化公式,却解释不了冷战结束之后所发生的各种危机。比如说像海湾危机也好,波黑危机也好,科索沃危机也好,类似危机大家找不着解决的答案了。如果再拿过去一个模型,再给套过来,你再输入这些变量,到最后你得到的结论,可能是一个与你完全相反的结论,谁也没有预料到会发生9·11这种事件,谁也没有预料到世界还会有第二次海湾危机,所以这时候大家就感觉到要批判过去纯粹的量化,就出现了一些新的危机管理流派。现在应该说,在国外这种新的危机管理流派还没有完全成型,他们主要是在各个国家,特别是像在美国、英国一些国家,比如说美国的和平所,还有美国的哈佛大学有一些研究机构,他们提出一些想法,说大家能不能坐下来我们重新研究一下危机。这是国际上的研究这样一个简单的层面。国内也恰恰是在,我们最近国内遇到了一系列的事件,无论从炸馆事件开始,到撞机事件,一直到投毒事件,甚至说在石家庄发生的爆炸案也好,也应该是一种紧急事态。那么国内也有一种研究的需求,就是说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学习一些我们自己要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或者危机理论上的突破。所以国内,我觉得这一次我们叫做与时俱进,或者说与世界同步,这样两句话,就是说我们提出了自己的危机管理的研究的课题,同样,我们的研究方法现在也应该是与世界同步的,我们也可以进行一些关注的事例,绝对直接是9·11,是现在的第二次海湾危机,是现在的莫斯科人质危机,这些事态跟国外我们叫做一同的观测。就好象过去大家说中国人和西方人一起搞天文学一样,我们处在不平等的状态下是什么?人家的哈雷望远镜可能比我们要大得多,我们只是拿一个小的望远镜看不到,现在大家一起去看这个世界,可能这是同步,这就是理论上的发展。 

    我想可能就是理论也就如此了,那么说,还总结一句话,刚才说你讲了这么半天了,那么危机有几种类型啊?危机的类型很难分,一般来讲,有所谓说外在的危机,内在原因引起的危机。你比如9·11这件事情,把它放在外部因素引起的危机,还是放在内部因素引起的危机?所以这种分类也未必很科学。还有一种是天灾人祸说,就说,有的是天灾引起的,比如大地震,有的是人引起的,但是这个我感觉也不太科学,比如说出现大地震,出现一个洪水以后,他有可能带动一系列的社会效应,这种社会效应的话,人们就可能,比如由地震引发出所谓的疯狂的抢购,甚至冲击政府部门也好,这些东西又有人为因素,结合在里面,所以天灾人祸应该是过去老祖宗把这俩词用在一起,就觉得它不可分割。还有一种分类呢更简单。就是说,发生在哪儿咱就说是哪儿的危机,发生在国际层面的叫国际危机,比如像难民潮引起的这种危机,各国都要介入,那就是国际危机。发生在一个国家,我们就叫某一国的国家危机,发生在它的地区,叫区域危机,这也是一个简单的分类。但是这种分类很难分,比如说9·11这个事件,撞两个大楼,算纽约危机?最后上升为世界危机。在分类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整个危机是一个很快的变动过程。所以我就想,最后结束我这样说,第一部分就是说大家感觉到危机现在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如果要有一个准确的感觉,我觉得危机有一种感悟,有一种悟,就是说什么呢?就是说如果发生了这件事情,确实对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了,那么,大家就可以,你们就觉得这就是危机。理论上的东西不要做太多的争论,把理论先放在一边。 

    那么我们进入第二部分,就是说各国是怎么管理危机的?其实尽管理论应该说是跟着危机一起发展的,但是我觉得从政治学的角度来讲,它是这样,一般发生危机以后,或者说危机发生之前,实际上最重要的是一个管理机制的问题,各国的政治体制是跟得比较快的,它有时候可能要快于理论方面的研究。这就是说什么呢?你的理论研究未必能用于所有学科,但至少在危机管理中出现了这样一个,就是先出现危机,然后马上各国开始建立危机管理机构,在危机不断爆发过程中,去对这个危机管理机构进行改善、加强,然后在这个过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