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李世民私密生活全记录_2-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若短时间不能取胜又当如何?”
  李世民满有把握地说:“我料多则半月,少则十天,必破长安。决不会如李密那样,在洛阳外围耗了两年。”
  李渊拿不定主意,又召来左右谋士商议一下。大家也认为二公子说得有理,长安军备充足,利于快攻,慢了只会对我方不利。最后,李渊拍板,决定采纳李世民的计策。
  当夜,部队在漫天大雪中继续攻城,一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气概。守城的隋军没有料到这一招,仓促之间,没做部队轮换,在城西险些被破城。
  攻城继续激烈地进行,李军战死者,皆有厚恤,有亲属者皆赠散官,将士们争相效命,不怕流血牺牲,奋力攻城。
  激战持续到第十二天,情况极为惨烈,双方都为此付出了极大的牺牲,心理承受力又仿佛都到了极点。下午,军头雷永吉率领敢死队在城南率先登城。刀砍枪刺,全力杀散守城隋军,占领了城头一隅,后续登城部队没有了威胁,即蜂拥而上,把隋军赶下了城墙。南城门首先被打开,吊桥放下,早已期待已久的精锐骑兵,飞马冲进城中。
  阴世师、骨仪等人率隋军与李氏军展开巷战,但很快地被打垮,隋军见城池一破,兵无战心,纷纷化装躲避或投降,长安四洞开,李氏军蜂拥而入。
  雷永吉抢一匹战马,带领部下向代王杨侑所在的东宫冲去。代王的左右侍从及护卫亲兵,听说李氏军攻进城,谁也不愿卖命去保卫一个十三岁的毛孩子,纷纷丢弃铠甲,换上便服,逃得无影无踪。雷永吉率兵踏着满地丢弃的枪刀铠甲,径直冲上大殿。御阶上代王杨侑吓得小脸煞白,坐在龙椅上,抖成一团,旁边惟有一个人挺身站在他旁边。
  杀红了眼的李氏军举着滴血的钢刀,在这金碧辉煌的大殿里迟迟疑疑,试试探探往前拥,一念之下,好像稍有点响动,就会把代王杨侑剁成肉泥。站在杨侑旁边的那个人神色不变,丝毫没有畏惧,他厉声喝道:
  “唐公举义兵到此,本为匡辅帝室,谁敢无礼,必将灭其九族!”众将士闻言,皆愕然停下脚步,不敢向前。雷永吉晃着刀问:“你是谁?”
  “我乃太子侍读姚思廉,你速速约兵退出殿外。”
  “什么破侍读,给我绑起来!”雷永吉叫道。
  手下人闻令,作势就要往上冲。但大殿门口却传来一声断喝:“不得无礼!”
  随即冲进来上百个亲兵侍卫,把雷永吉的兵士赶出殿外。雷永吉见是大将军李渊到了,忙上前施礼,欲介绍情况。李渊忙推开他,冲宝座上的杨侑施礼道:“臣李渊参见代王!”杨侑吓得连眼也不敢看李渊,只是缩在那里簌簌发抖。姚思廉拱手向李渊道:
  “请唐公负责代王的安全。”
  李渊点点头,说:“乱兵之中,尚无秩序,请代王到大兴殿后厅暂居,我派我的卫队来保护您。”
  代王哭哭啼啼,早没了主意,姚思廉也别无办法,只得搀扶起代王,在李渊卫兵的簇拥下,去往大兴殿后厅。李渊毕恭毕敬,亲自把代王送至顺阳阁下,又叮嘱亲兵好好看护代王,方跪地叩拜,洒泪而去。
  李世民的主力部队迅速控制了宫城一带,负隅顽抗的敌将阴世师、骨仪等人被生擒活捉。
  安排好城防巡逻,宫殿警卫等工作后,李世民领亲随护卫飞马赶到长乐宫中军驻地,向父帅汇报工作,并确定下一步行动。攻下长安,立代王侑为皇帝,挟天子而令诸侯,为最终夺取帝位,打下了厚实的基础。从五月太原起兵,到十一月攻下皇都长安,从起兵时的万余人发展到现在的二十万大军,短短的半年时间,形势的发展竟如此出奇的顺利,仿佛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这些让李渊即高兴又惶恐。见李世民来到,忙招呼他坐下,问:
  “现在长安军民的情绪怎么样?”
  “战斗刚刚结束,正在收拾残局。由于事先晓谕三军,不准扰乱隋室、侵犯百姓。长安市内,百姓人等对义军的到来表现平静。”
  “你觉得下一步首先要做的工作是什么?马上扶代王登基?”李渊又问儿子,二郎年纪虽轻,但精明强干,在许多重大的战略部署上,很有主见,给李渊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第一步首先出安民告示,与民约法三章,尽除隋朝苛政。新军入城,首先要出新气象,让百姓认定我李氏军是仁义之师,然后再具法驾迎代王即位。”
  “好!”李渊看着儿子,高兴地说:“京城的防务、治安安民等问题都交给你,再说你手下的能人也多,办事都是行家里手。”
  “父帅!”李世民拱手道,“阴世师、骨仪、丘师利等十余名隋将死心塌地,抵拒义师,请下令立即斩首,其余人等可用安抚的政策,既往不咎。”李渊点点头,说:
  “京师刚刚攻下,工作头绪繁杂,你先忙你的吧,这事由我来处理。”
  李世民走后,李渊命人把阴世师等人提来。当面问过,遂以“贪婪苛酷,阻拒义师”之罪,命人把阴世师等十余人推出辕门外,斩首示众,其余俘虏之众,悉令释放。裴寂却记起一个人来,对李渊说:



多亏了我的“美人伎俩”(18)



  “有一个人不能释放,其罪等同阴世师,当判以斩刑。”
  “谁?”李渊问。
  “就是李靖。”裴寂说,“放了谁都不能放了这小子,此人自诩有才,放了以后,说不定以后会做出不利于我们的事来。”
  提起李靖,可是大大的有名。他本名药师,乃雍州三原人。其祖父李崇义为北魏殷州刺史,其父李诠为隋赵郡太守。少年时代的李靖就颇有大志,常对亲朋说:“大丈夫若遇明,逢机时,必当立功创业,以取富贵功名!”李靖从小好学文史,兼习兵法,每与舅父暨名将韩擒虎一起研讨兵法,颇有心得,韩擒虎每每向人夸奖其外甥的才华。
  及长后,李靖初任长安县功曹,后历贺部员外郎。左仆射杨素很欣赏他的才华,有一次拍着自己的宰相宝座对李靖说:“卿终当坐此。”
  大业末,李靖任马邑郡丞。此时他敏锐地发现李渊坐镇太原,必有异谋,因戴上枷锁令长官押自己前往江都,以便向隋炀帝告密。后因道路不通,李靖又转向长安城,来找代王杨侑。城破被擒。李渊痛恨李靖的告密行为,当即派了亲兵,前去狱中把李靖提来。亲兵知道大将军憎恨李靖,特地用绳子在他身上捆了二三十道。被押进军帐的李靖不改他才子的傲劲,颔下长髯飘拂,龙走虎步,雅度不凡。李渊眼中亮了亮,但一想到“告密”二字,心中忿然,喝道:
  “吾举义兵,匡扶天下,志在尊隋。汝起小人之心,欲去江都告密,该当何罪!”
  李靖闻听此言大笑道: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何必遮遮掩掩。汝身为隋朝命官,起兵反隋,我李靖又不是你的人,为何不能密告皇上?”
  李渊见他当场说穿自己起兵的真相,怒上加怒,喝令堂下的刀斧手:
  “速速推出辕门,斩讫报来!”
  刀斧手上来抓住李靖,往外就推。到了门口,李靖愤愤不平地回头大呼道:
  “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何以私怨斩壮士!”李渊一听,心下佩服其言,正自踌躇。但帐外“噔噔噔”跑进一个人来,老远就大喊:“刀下留人!”
  李渊定睛一看,是二子李世民,见他急得满头是汗刚要问话,李世民一把推开刀斧手,扶着李靖的肩,激动地对父亲说:“听说李靖被抓,我一路追来,好歹人还在这。李靖才勇双全,若收为我用,必能建立奇功。请大人不念旧罪,赦免授官!”李渊见李世民如此爱才,心下高兴,却故意沉思了一会,才准许其所请。
  李世民忙亲自动手,为李靖解去缚绳,好言抚慰一番。李靖谢过李渊不杀之恩,欣然随李世民而去。
  大业十三年(617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渊所部士卒摇身一变成了御林军,从午门外一直排列到大兴殿。今天是代王杨侑即皇位的日子,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一样也不能少,卤簿全副齐备,用的也是传胪的仪制。
  辰时三刻,钟鼓齐鸣,午门大开,皇宫内升起一片天乐之声。李渊率文武官员,备法驾迎代王来到大兴殿。
  净鞭响了三下,内官一队队捧出金炉,焚了龙涎香。年仅十三岁、瘦瘦的杨侑被人给套上了一身宽大的龙袍,他可怜巴巴,在原是李渊侍女的宫女们的推拥下,战战兢兢地坐上了龙椅。是为隋恭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堂下发出一片震耳欲聋的呼喊声,吓得杨侑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随之,裴寂代皇帝宣读诏书:
  改元义宁,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
  以李渊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为唐王;
  以武德殿为丞相府,改“教”称“令”,白天在大兴殿东侧的虔化门处理政事;
  军国大小事务,各级文武官员的任命,赏功罚过,皆归丞相府处理。皇帝只管郊祀天地、四时禘祫;
  设置丞相府属官,以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李纲为司禄、窦威为司录参军。
  读完诏书,又是一片“吾皇万岁万万岁”。屁股还没坐热的隋恭帝即被人搀下宝座,引回大兴殿去了。文武百官则随着李渊,忽啦啦赶到所谓“丞相府”的武德殿。
  李渊坐在武德殿宽大的宝座上,俨然是不穿龙袍的皇帝,各官重新参拜完毕。讨论下一步工作。李渊望着一个个精神抖擞的部下想,没有他们的努力,也没有今天的自己,为收买人心,他首先开口道:
  “自起事至今,短短半年时间,就占据了长安,众卿功不可没。我想倾朝庭府库以赏赐官员,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一听说厚赐大家,没有一个表示反对的,全都喜笑颜开地表示赞成。右光禄大夫刘世龙为讨好李渊,献策说:
  “今义师数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