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字经 讲记-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军,在盟津会合各路诸侯,并联合西南地区和江汉流域的少数民族。武王做“泰誓”历数商纣的暴虐,宣布“维共行天罚”的号令。大军从盟津渡黄河,杀奔商都朝歌,与商军战于商都郊外七十里的牧野。
商军的主力在外,临时拼凑的兵士多为囚犯、奴隶等罪人,这些人既无斗志又无训练,不少人还临阵倒戈,致使商军全线溃败。纣王见大势已去,慌忙逃回殷都朝歌,自焚于鹿台。武王用铜钺砍下商纣的头,悬挂在大旗上示众,正式宣告商朝灭亡了。
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存在鹿台的钱财和藏在钜桥的粮食发给穷苦的百姓,为忠臣比干的墓加土致敬,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万姓悦服。周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久的朝代,子孙承继共37帝,享国867载,所以说“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 

   周幽王是宣王之子,周王朝的第十二代君主,也是西周有名的腐朽昏聩的末代天子。幽王即位后,旱灾、地震接连不断,周朝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秩序陷入动荡之中。周幽王对此竟然不闻不问,终日沉醉在花天酒地之中。他十分宠爱美妾褒姒,在其生下儿子伯服以后更加宠爱她,最后废了申皇后和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史官伯阳对幽王废嫡立庶的行径评论说,周朝已酿成了亡国之祸,谁也挽救不了。为博得褒姒一笑,幽王上演了“烽火戏诸侯”的闹剧;为了穷奢极欲,幽王提拔擅长钻营私利的虢石父为卿,加重赋税,激起了百姓的普遍不满。 
申侯对自己的女儿申后无端被废本已十分恼怒,幽王又因他拒绝交出废太子欲起兵伐申,于是联合缯国,勾结犬戎族,一同杀向周朝的都城镐京。幽王急令骊山举起烽火报警,但各国诸侯害怕再次被戏弄,无人前来勤王。犬戎杀入镐京,幽王带着褒姒逃往骊山,被犬戎杀死,褒姒被掳。从武王伐纣建立周朝,到犬戎焚掠镐京,352年的西周王朝就这样灭亡了。
  周幽王死后,各诸侯与申侯、缯侯商定,把废太子宜臼从申国迎回,立为周天子,就是历史上的周平王。鉴于镐京已被烧成瓦砾,又在犬戎的威胁之下,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各国诸侯的帮助下,丢弃宗周东迁洛邑,史称东迁后的周王朝为东周。
东迁之后的周王室,威望低落,纲纪和政治地位每况愈下,故称“王纲坠”。诸侯们各自为王,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干戈相向,天下从此变得纷乱不堪。说客、谋士之类的投机分子相继登场,来“尚游说”,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苏秦和是张仪。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 

平王东迁之始为春秋,孔子绝笔之后为战国,整个东周的历史为515年,其中春秋242年,战国273年。划分的依据是依据两部史书而来,就是孔子做的《春秋》和无名氏著的《战国策》。前者是鲁国的国史,后者记述了从周威烈王23年到秦始皇兼并六国,182年间各国的军事与外交活动。
东周之时,五霸七雄各据一方。五霸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即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七雄是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强国之君。春秋时期,历史资料里有名录的国家有170个,到孟子时代就只剩下“鲁齐宋晋,楚郑曹陈,卫燕秦蔡”,十二国了。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社会形态完全不一样,以战争为例,台湾学者黄仁宇以为,春秋时代的军队人数少,战斗一般不超过一日就结束了。交战双方均保持类似西方的骑士风度,无论胜败都要符合贵族的礼仪,例如穷寇勿追、老人与孩子不作俘虏等。宋襄公就认为,敌渡河未尽而攻之,不是君子所为。可等敌兵渡过河来,宋军又被杀得大败。我们现在看来这个人很愚腐,实际上这就是那个时代的贵族作风。中世纪的欧洲也是如此,两个人的纠纷解决不了,就找来公证人当场决斗,不齿于搞暗杀那一套。到了战国时代就不同了,谋士、说客都出来了,各种计谋都有了。
春秋时代的动乱是有限度的,所以孔子觉得还有希望恢复过来。到了战国时代,一次战役动辄用兵百万,野战之后还要围困城市,一围就是几个月,饿死人无数。在此种情形下,孟子认为只有说动一个大国实施仁政,先做出范例,才有可能制止这种混乱攻伐的局面,所以才有孟子游说各大国的国君,如齐宣王、梁惠王等,这也是读孟子七篇的基本背景。 

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秦族本是羌族的苗裔,在战国末叶,逐渐强大起来。秦国历史上出过几位很了不起的国王,秦穆公就做过五霸之首,秦惠王采用张仪之计,拔三川、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至鄢郢。至秦昭王又将势力扩展到黄河腹地,臣服韩魏,东逼齐鲁,北临燕赵。
秦赢政即位以后,吞二洲、灭六国、平定中原,统一天下,使众多的种族和文化融合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就是秦,外文称“Chin”,以后才称为汉。秦始皇十三岁继承王位,二十一岁亲自执政。他在公元前230年首先灭了韩国,又用了十年时间,灭掉六国,统一了天下,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集权的专制主义王朝。
秦赢政以为自己功过三皇、德佩五帝,所以尊号始皇帝。他刚毅果断、雄才大略,勤政治国,集大权于一身,规定自己每天要批阅的奏章竹简不得少于一石(60公斤)。这位始皇帝废分封、立郡县,修驰道、实行了税同率、币同值、书同文、车同轨、度同长短,量同大小,衡同轻重,使政令统一。他北筑长城,南定百越,东填大海,西建阿房。同时,这位丰准细目、鹄胸豺声的始皇帝,专横暴虐,严行苛法,滥施杀戮,焚书坑儒,大修宫殿陵墓,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任用李斯乱政,宠赵高祸国,背古乱今,肆无忌惮,是个名副其实的暴君。
其实,秦始皇的童年非常不幸,他的父亲子楚(异人)是秦国的公子,却被送到赵国做人质。赢政就出生在赵国,因生在正月才取名为政,在赵国孤独地生活了九年。这种经历严重扭曲了赢政的心灵,他在统一天下以后采取的种种暴虐措施,不能不说与他的变态心理有密切的关系。
公元前210年七月盛暑季节,秦始皇于巡视途中死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广宗境内),年仅50岁。他在秦王位25年,称皇帝12年,共计执政37年。赵高与李斯篡改遗诏,立胡亥为秦二世;又伪造圣旨让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自尽。其后,赵高专权杀了李斯,又杀了秦二世,由扶苏的儿子子婴即位。其时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邦与项羽从东西两路入关伐秦。刘邦抢先一步,攻至咸阳。子婴杀了赵高,素车白马,脖子上挂着玉玺,请降于轵道之旁,他在位才46天。可叹,始皇帝灭六国、平天下创建的国基,本以为千秋一统,万世一系。哪知道只传了二世,三主加在一共才五十一年。接下来就是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
公元前207年八月,伐秦西路军统帅刘邦,兵不血刃地进军咸阳。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投降了。众将劝刘邦杀了子婴,以免秦军残部死灰复燃。刘邦看着这位子婴实在太可怜了,总共才当了46天的秦王还不敢称帝,不忍心杀他。这一念慈悲的因,才换来日后曹丕篡位,不杀汉献帝刘协的果报。
刘邦一进咸阳皇宫就不想再出来了。樊哙、张良再三苦劝,刘邦才算作罢。《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还军霸上,召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余秦朝的苛法一概废除,受到百姓的热烈拥护。
东路军统帅项羽,一路上破城夺关、大开杀戒,速度就慢了。待赶到函谷关,刘邦已占据关中,还派兵把住函谷关口。项羽大怒,杀进关来,驻军鸿门。得知刘邦屯兵霸上,受降子婴、还收了玉玺、约法三章,恨得咬牙切齿,于是以庆贺秦亡为名摆下鸿门宴要杀刘邦。项羽有大军40万,能征惯战;刘邦只有人马十万,哪里是项羽的对手,不敢不来赴宴。鸿门宴上刘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说得项羽耳软心活。军师范增一看不好,赶紧找来项庄舞剑,意在酒席宴上杀了刘邦。张良也叫来樊哙闯席,刘邦才得以乘机逃走。
项羽杀了子婴,火烧咸阳宫。表面上尊楚怀王为义帝,而暗中将怀王弑于南迁途中。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将全国分成十八个诸侯国,刘邦被封为汉王,由此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帷幕。
战争初期,刘邦兵微将寡。在四年多的时间里,双方大战七十次,小战四十余次,刘邦屡战屡败,身受重伤十二次。楚将季布,曾单人独骑杀入汉军,一刀劈下刘邦坐骑的马尾巴,险一险要了刘邦的命。其后由于项羽在政治和战略上不断发生错误,逐渐丧失主动,双方形势逆转,才发生根本性的力量转变。
公元前202年十月,项羽引军东撤,刘邦率军紧追不舍。十二月,楚军被包围在垓下(今安徽灵壁县东南),陷于一筹莫展的境地。为了进一步动摇和瓦解楚军意志,韩信要汉军在夜幕里唱起楚歌。楚军听了无不泪下,项羽也大吃一惊,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楚地。他—面饮酒、一边激昂慷慨地唱起歌来,歌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也起而和唱,歌曰: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歌罢,拔剑自刎而死。项羽见大势已去,带了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南逃。第二天黎明,刘邦发觉项羽突围而去,便派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跟随他的骑兵只剩下百余骑了。待到阴陵(今安徽定远县西北)时迷了路,陷进湖沼地带,被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