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百家到一家 -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窝小⒁摹⑻镦椤⑸鞯健⒒菔┑热耍廾懒斯匾⒗像酰残鹗隽俗砸眩床簧婕傲卸R寇。荀子非十二子篇也不提列子,司马迁作史记更没有一字涉及列禦寇,然而列子的思想在道家却有深远的影响,他将道家的达观思想发展到了极致。
  列子的思想主张主要保留在其所著《列子》一书,但很早就已经迭散了。1000年后的晋代;有位叫张湛的人;称其祖父于永嘉之乱南渡后;在友人家得《列子》残卷三篇;后又另觅得九篇。张湛将其整理成八篇印行。
  在卷一“天瑞”中,说孔子去游泰山时遇到了一个叫荣启期的人,很快乐地坐在路边自弹自唱。列子就问他为什么那么快乐,他就说:“天地万物中人最为尊贵,而我有幸生为人,这是我的第一快乐。人有男女,男尊女卑,我有幸身为男人,这是我的第二快乐。人的寿命有长短,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死了,而我现在活到了九十岁,这是我的第三快乐。至于生活上的贫困对我来说是极平常的事,而死亡也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终点而已,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呢?”
  孔子到卫国去时,看见一位衣衫褴褛、年近百岁的老人在田间一边快乐地唱着歌一边拾捡着稻穗。孔子觉得那位老人很有意思,就让子贡去跟他问好。子贡就走到老人面前问老人:“你这样生活不辛苦吗?为什么还能快乐地唱着歌呢?”老人就说:“我从小就不愿与人争斗,所以能这么快乐长寿。我也没有妻子儿女,即使死了,也了无牵挂,所以死也会死得很快乐。”子贡又说:“别人都怕死,你却以死为快乐?”老人答道:“生死只是个轮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说不定在这个世界死了在另一个世界又活了呢!”
  在卷三“周穆王”中,说有一位富人,白天忙着发家致富,到了晚上就常做噩梦。而他的一个老仆,尽管白天很劳累,但每个晚上他都睡得很香甜、老做美梦。
  有一个人得了健忘症,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认得了。等有个儒生就帮他把病给治好了,他不但骂妻打儿,还拿着刀去追杀那个儒生。别人就问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说他在病没好之前没有喜怒哀乐,当然也就不知道骂人打人杀人了。
  《列子》一书每一卷都包含了对人生、对宇宙的追问和思考。
  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 。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自然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不畏天、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列子的故事: 
  有一位叫尹生的人听说列子有乘风之术,非常向往。于是背着粮柴去找列子,和列子住在一起,每天帮列子打柴做饭,一住就是几个月。他从不回家探亲,为的是能抽空向列子请教乘风的技艺。
  几个月过去,尹生向列子探问过十次,列子总不开口。尹生很生气,认为列子心胸狭窄,不愿传授给他人,便告别列子,回家去了。列子却连一句挽留的话也没有。


第三节 道家——列子(2)


  尹生回到家里,左思右想不对头。他听说的列子是个非常豁达的人,饥饿的人向他乞讨,他将仅有的一碗饭分与他一半;寒冷的人向他乞求,他将身上的夹层衣剥下一层;郑君送给他粟,他即使很贫穷也不接受;他的邻居丢了东西,无凭无据怀疑他他却不埋怨。乘风之术他绝不会密不传人。十次求问而不答,必有道理。想到这里,悔不该如此轻率地离开列子。于是他又重筹粮柴,二次拜师。
  列子见到尹生去而复返,便开口问道:“你走了才几天,怎么又回来了?”
  尹生跪拜说:“学生先前怨恨先生,嫌先生不授学生乘风之术。回去一想,先生不授自有不授的道理,所以消除了怨恨之心,特地向先生请罪,望先生能再次接纳。”
  列子听后长叹一声,说:“你在这里学了几个月,我天天向你传授。你要退学回家,我以为你已经领会了大道的奥妙,所以同意了你的请求。没想到你不但没有领会,而且连门都没有进去,实在叫人遗憾。”
  尹生心中疑惑,不知先生说的是什么意思,“几个月中先生一言未发,何以说天天向我传授?”
  “既然你如此不机灵,我就只好以口传授了。”列子说到,“乘风之术本来就是不能用语言来传授的。用语言传授,表面上,好像说得很清楚,实际上离道会越来越远,只有默默不语才能慢慢领会它。
  当初我拜老商先生为师学习乘风之术,三年之中,老商先生一言不发。我虚心静气,安精养神,三年后达到了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的境界,这时老商先生才斜着眼看我一下。
  我又修养了两年,达到了心敢念是非、口敢言利害的境界,这时老商先生才放松了绷紧着的面容,向我微笑了一下。
  我又修养了两年,达到了随心所欲而心中无是非、随口所言而言中无利害,这时老商先生才让我与他并肩而坐。
  我又修养了两年,放纵心思,让它任意驰骋,放纵口舌,让它随处闭张,所思所言是什么我自己都不知道。体内身外,一切一切都好似没有区别了。心好像凝结在了一起,骨肉似乎都消融了,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倚靠着什么,不知道自己的双足站立在何处,只感到自己在随风飘荡,或东或西,好像是没有知觉的树叶一样,弄不清楚到底是我乘风而飘荡还是风乘我而飘荡。
  你在我门下学艺不过几个月,就有这么多的怨愤,那怎么行呢?怨愤是由彼此之间的界线产生的。之所以有怨愤,一定是因为觉得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地方,这样就在自己和别人之间划出了一条相互区别的界线。怨愤越大,这种界线也就越深。界线越深,自己和他物就越难以融合。难以融合则气不能容纳你的身体,地不能托载你的双足,要乘风而行也就无从谈起了。”


第四节 墨家


  墨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哲学派别之一。约产生于战国时期。该派创始人为墨翟(见墨子),故名。
  墨家是一个纪律严密的学术团体,其首领称“矩子”,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墨家学派有前后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会政治、伦理及认识论问题;后期墨家在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
  前期墨家在战国初即有很大影响,与儒家并称显学。它的社会伦理思想以兼爱为核心,提倡“兼以易别”,反对儒家所强调的社会等级观念。它提出“兼相爱,交相利”,以尚贤、尚同、节用、节葬作为治国方法。它还反对当时的兼并战争,提出非攻的主张。它主张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时又承认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认识论方面提出了以经验为基础的认识方法 ,主张“ 闻之见之 ” 、“取实与名”。它提出三表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方法 。
  然而,墨子死后,墨家后学分离为三派。“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按地域划分,相里氏西近于秦,是为西方之墨;相夫氏即伍子胥之后,居齐,为东方之墨;邓陵氏等无疑都是南方之墨了。
  东方之墨的活动区域大致在宋鲁齐地区,是墨学的诞生地,“宋地……其民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蓄藏”。在这种人文地理环境下,加之齐国倡导学术自由,重实践、主节用的墨学自然根深蒂固,从容发展,对东部地区影响至深。东方之墨者直接受承墨子衣钵,其后学活跃于稷下学宫,讲学布道,代表人物有田鸠、五侯及宋(钘)尹(文)学派。
  墨子晚年游楚,卒于楚之鲁阳(今河南鲁山),楚是墨子最后的活动中心,南方之墨者由是卒盛,代表人物苦获、己齿、邓陵子都是楚人。南方之墨者俱诵《墨经》,《墨经》又称《墨辩》,盖多为名辩之士。“辩”是南方之墨的特征,《墨经》是其经典。他们或许就是《墨经》作者的后学。关于《墨经》的成书时间,当在战国后期甚至更晚。
  势力最盛的要属西方之墨了。秦惠文王时,墨者巨子腹黄复居秦,此时,墨学中心已转入秦国,代表人物除腹黄复外,还有唐姑果、缠子等。这一支后来传入了秦国。
  关于墨学三派,墨子曾要求自己的弟子“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这大概是墨学三派分离的最早依据和动因。南方之墨重于谈辩;墨子生前在宋鲁齐诸地活动频繁,东方之墨应多援徒讲学之人;而西方之墨自然是多“从事”之徒了。对于这一点,梁任公也有论析,他认为,相里勤、五侯子之徒得于勤俭力行者多;苦获、己齿、邓陵子得于论理(逻辑)学者多;而宋钘、尹文一派得力于非攻、宽恕者多。大体上与上述所论相符合。当然,墨学三派不是同时同世形成、发展的,他们之间有师承关系,各派的主张所重也是既有交叉、又有融合的。
  墨学在战国后期尤其是在秦国的发展,对当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但墨学与其他诸子的独异之处在于墨学代表社会底层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它与底层社会有着不可割舍的联系。所以,在墨学发展过程中,作为学术思想体系的墨学虽只倡行一时,但墨学精神却长期潜行于社会底层,突出表现为墨侠运动的发展。这条线索不断若线,成为底层思想的主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决定意义的潮流。


第四节 墨家——墨子(1)


  ——孔子的第一个挑战者
  人物介绍:
  姓墨名翟,子是人们对他的尊称。生卒年不详。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墨子是战国初期伟大的思想家,学者。
  学派: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