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恐怖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芙蓉-2005年第6期-第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独特的位置一下子就引起了父亲的注意。然后父亲发现了母亲出色的容貌。那时母亲二十多岁,红扑扑的脸就像三月的桃花一样艳丽,身子挺拔得就像北方田野里的一株红高粱。但真正吸引父亲的,还是母亲长得有点像他的前妻刘大妹。 
  那一年父亲已是三十八岁的人了,多年的戎马生涯,他不是没有想过女人。他想过,他不仅无数次怀念已失散多年的前妻刘大妹,他还想过像我母亲一样有吸引力的年轻貌美的女子。可是他不敢有过多的奢望,他时时压制着自己的心思,压抑着自己的欲念。长年累月的行军打仗,他心里什么时候都有一种准备,就是把脑袋悬在裤腰带上,随时随地将最后一滴血洒在疆场。经过了多年战争的洗礼,父亲对女性的感觉已变得铁石般坚硬,即使偶有所动,也正如高温熔炉里的铁液一样,熔得慢,却冷得快。所以父亲看到母亲的那一刻,只是一闪念地动心,谈不上一见钟情,更谈不上牵肠挂肚。父亲只是骑在马上想,妈的!这个女的怎么那么像大妹? 
  实际上,父亲当时的心思不在这上面,他心里急着要找到我奶奶和二叔。一路上他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就像有一场尚未打响的战役让他忧心忡忡。 
  父亲心里早就想好了,等县里的欢迎仪式一结束,他就骑着那匹高头大马,往生养他的那个小山村去一趟,那不过二三十里的路。果然欢迎仪式结束后,他随县里接待他的同志刚来到县大队大院,父亲就对县里接待他的同志说,他要马上回家一趟,看看母亲和二弟,这么多年,双方一直不通音信,他不晓得他们怎样了。可是还有一些场面上的事要应付,接待他的人建议他明天回去。 
  父亲在大院内早就摆好的一排木椅子上坐了下来,他接过一杯茶,欲喝不喝,神情滞重。这时,接待人员问了一句,你老家在哪个地方? 
  礼貌起见,父亲回答了他,我是漩水村的,那地方离这里不远,二十多里吧! 
  真是不巧,这时母亲就站在旁边,她正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她尖尖的耳朵一下子就捕捉到了那个熟悉的字眼“漩水村”,那不正是送那个几近疯癫的大妈回家的地方吗?难道那大妈要找的儿子就是这个首长? 
  母亲是一个心性很高的女子,在此之前,父亲骑在马上对她打量的那一刻,她就从他兴奋的脸上判断出他心里的那点波澜,是不是自己身上某一点已经触动了这个年纪还不算太大、刚刚回乡上任的首长的心?但他那兴奋的神情非常短暂,只是一闪现就消失了。随后她就一直在想,他一定是搁着一件很重的心事,他那件心事不放下来,他一定是饭吃不香,觉睡不着。 
  母亲一边收拾一边猜测着这个姓侯的首长的心思。当她听到他说的那个地名时,身上所有的血一下子涌到脸上,冲得她面红耳赤。她想,那个大妈要找的人一定就是他了!这时她突然想到早上她们进城的那会儿,在城边上看见过那个大妈,这会儿她一定又是在县城的某个地方打听她的大儿子…… 
  母亲丢下手里的行装,飞快地向大院外面跑去,队友们以为她发了哪根神经,喊都喊不住。 
  母亲在县城里转一圈果真就找到了奶奶。那会儿,奶奶正蹲在一个热气腾腾的饭铺前面,大口大口吞咽着手里捧着的一块馒头,那是饭铺老板给她的。母亲跑到她面前,来不及喘息,就叫了一声大妈!她没理她,继续啃大馒头。她实在太饿了,从早上进城的那会儿,她就一直没吃饭,好不容易讨得了一块大馒头,现在什么事也不能阻止她填饱肚子,除非是她的大儿子回来了。 
  真是皇帝不急太监急,母亲又喊一声大妈,说,你儿子是姓侯吗? 
  奶奶这才把脸从自己的手里抬起来,口里停止了吞咽,对着母亲点了点头。 
  母亲又问,他是不是叫侯清芝? 
  奶奶两眼直直地盯着母亲,傻子一样点点头。 
  母亲腰微微弯了一下,手朝自己刚才跑来的方向指一指,大声对奶奶说,你儿子回来了!他骑着一匹高头大马回来了! 
  母亲说完那一句,身上的血又全部涌到脸上来,冲得她一脸红涨。 
  奶奶轻快地叫了一声,扔掉未吃完的小块馒头,站起来。母亲拉住她的手,两人疯了似的朝前跑去。 
  就在母亲在大街上寻找奶奶的时候,县里以县长为首的几个领导都来了,他们专为父亲来洗尘,相互介绍后,接着就坐下来喝茶,寒暄。这样,奶奶和父亲就在这种场合下见面了。事隔多年,那些当时在场的人以后经常向我们提起当时的情景。 
  当一老一少两个女人跑到县大队大院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她俩。母亲悄悄指给奶奶看,谁是她儿子。父亲侧对着大门坐着,能看到他大半个脸,然而奶奶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戴着大盖帽,与县里那些有身份的人坐在一起,一边说笑一边喝茶的人,就是自己的儿子。她痴痴呆呆站在那儿,不晓得该怎么办。 
  母亲对她说,你叫他一声!你叫他一声试试! 
  奶奶就叫了一声,她弯下腰,放开嗓子,像太阳冲破层层乌云,大喊一声:清——芝! 
  父亲稍稍扭转身子,看见了刚才跑出去的那个女干部手里牵着的一个乞丐一样的女人。他愣了那么三四秒钟的时间,然后用力大喊一声: 
  妈—— 
  他们相隔有那么十几米,父亲像风那样跑到面前,单腿跪下,两手紧紧抱住奶奶的腿。 
  奶奶又叫一声清芝,流着泪说,清芝,你还活着吗?让我摸摸,你的脚手还齐整吗?然后她就开始摸父亲,摸完了头摸胳膊,摸完了胳膊摸胸,摸完了胸摸腿,最后她还摸了他的下身,她发觉他身上该有的都有,哪儿也不缺。 
  父亲单腿跪着,仰着头,笑着,又流着泪对奶奶说,妈,儿子命大着呢!好多次儿子都到了鬼门关,阎王爷他晓得我今天要与妈见面的,不能让我死,每次他都一脚把我踢了回来…… 
  奶奶说,活着就好,回来了就好!清芝,你打完仗了?不走了? 
  父亲说,我打完仗了,不走了! 
  奶奶问,你以后都跟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父亲说,我以后都跟妈在一起,再也不分开了! 
  奶奶便跟父亲住在了县城。但她晓得,大儿子是公家人,不定什么时候,说走就走了,今后她得日夜守护他,别让他从自己的身边跑掉。现在他就是她依靠的一座山,一棵树了,她再也离不开他了。 
  奶奶心里还是不踏实,她觉得,要长久地稳住儿子的心,当务之急,是要让儿子赶快结婚,成个家,然后生几个孩子。她思来想去,心里终于确定了给她做儿媳妇的人选,就是我母亲龚伦齐。自从与儿子相见后,她一直认为,能找到大儿子,有她的一半功劳。没有谁能比得上那个女子,她善解人意,聪慧漂亮,还能帮她找到儿子,既是这样,那就让她做自己的儿媳妇吧!没有谁比她更合适了。 
  很快,奶奶就打听到了我母亲。 
  很快,奶奶就找了人替父亲说媒。 
  很快,一桩我奶奶认为的百年好姻缘就这样成了。 
   
  十三 
  幺叔看见解放军,就像看见自己家里人一样。他突然不想回去了 
   
  甘肃成县我幺叔那里。 
  解放军进城那阵子,我幺叔正紧张地为赵家收包谷。一天吃过早饭,赵家主人穿上一身新,然后就拉我幺叔到县城看解放军去。幺叔说,山上好多包谷,再不收怕野兽糟蹋,我不去。赵家主人说,现在都改朝换代了,这么热闹的事,不看可惜了。硬是把幺叔拉走了。那天他儿子儿媳女儿也去了,留下他老伴看家。 
  到了县城,果然看到一队队解放军。老百姓都站在街道两旁看热闹,还有人领头喊欢迎解放军进城的口号。 
  当时那件事,不知道赵家主人是事先想好了的,还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当解放军队伍快走完的时候,他一只手拉着幺叔,另一只手突然就扯住一位走过来的首长,对他说: 
  首长,这个后生是个红军娃呢! 
  那首长没多说什么,就带着他们去了部队驻地。部队就驻在县城,一小会儿就到了。坐下来,那首长安排了人专门听幺叔的情况。幺叔说两句,赵家主人又说两句,他们还认真做了笔记。最后幺叔要他们帮忙找一找,家里还有什么人活着。他们说部队这么大,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们让他先参军,说参军以后就容易找了。 
  幺叔那时看见他们,就好像看见了自己家里人一样,他总以为,两个哥哥,妈、嫂、姐他们都在这个部队里。他突然就不想回去了。他们让他参军,正是他心里求之不得的事。但他又不敢答应下来,为什么?因为他盘葬养父养母,还欠着赵家一些账,没还清,再说这几年赵家对他这么好,他总觉得还欠着他家的人情。他坐在那里,一个劲地看赵家主人,赵家主人明白了他的意思,先开口说: 
  九生娃,你想参军是不是,这是光荣的事,赵叔我支持你。 
  他说,赵叔叔,我欠着你的…… 
  赵家主人摆摆手,没让他把话说下去,他说,九生娃,你啥也别说了,你再说就生分了。这么几年,你难道还没看出来,我赵叔叔是把你当干儿子待的…… 
  听了这话,他泪水一下子就涌出来了,两只膝盖不听使唤地就磕在地上,给他跪下了,抱着赵家主人两腿呜呜哭得说不成话。 
  幺叔没有什么亲人,部队开拔时,赵家主人就自动当他的家属。他戴上了大红花,觉得挺光荣,他跟着队伍走了好远的路,在街上看见熟人就说:把咱九生娃送去当兵了。部队走好远了,还向他摇着手。他摇了一会儿手,又用衣袖往脸上擦一下。他看不见他的脸,可他晓得他那是擦脸上的泪。那会儿,他也忍不住,一边走一边流泪。 
  从参军那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